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礼备要

丧礼备要

不分卷。朝鲜申义庆撰。申义庆始末未详,仅知其学出于金沙溪,尝为书堂教师。是书前有光海君十二年庚申金长生序及仁祖二十六年戊子其子集序,集序云:“右申公义庆所纂述,先君子修润而弁之者,行于世有年。惜其书早出,间或添删有未尽者,先君子尝以是病之,仍不住修改,盖其所追录,视旧殆十二三”。则是编盖义庆所著,而经沙溪金长生为之反覆详订,重加增损。至仁祖二十六年戊子,沙溪子《独慎斋金集》,始以付剞劂。其书不分卷,都为一册,大旨以冠昏丧祭四礼,通乎吉凶之需,为有家日用之礼。惟礼之为用,易行于平闲吉常之时,而多失于急遽凶变之际,苟非素所讲习,实难合宜而应节,故丧祭之礼在四礼之中为尤重且切。是编祖述《文公家礼》博考经籍,参酌古今诸家之说,添补时俗日用之制,自初丧至葬祭,一切仪式靡不备述。而以祠堂、神主、衣衾、衰经及五服、丧具、发靷、成坟、立碑,受吊、陈馔等图说附之卷首。今考其书,大抵以《文公家礼》为主,而于其间多所损益,可补者补之,如初终、楔齿、缀足、易服用涂衣袭有冒及设冰小敛后经带之类;可改者改之。如孝子出入时所服墨衰,既非古制又非国俗,故代以方笠及生布直领;可移者移之,如迁主复寝,移于吉祭后;此外如吉祭之所以补其缺,改葬之所以备其变,凡《仪礼》《家礼》,今制国制,有相异同者皆反复详订,以资参考。然其虽折衷众说,未必悉合古制,又祠堂之仪,四时之祭以及墓祭忌祭之类皆非丧礼,为曼衍及之,未免有乖体例。然概言之,是书之规模条例,巨细不遗,足以成一家之言。是书有奎章阁藏印本。

猜你喜欢

  • 鸿庆居士集

    四十二卷。宋孙觌(1081-1169)撰。孙觌,字仲益,号鸿庆居士,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后举词学兼茂科。历官翰林学士,吏部、户部尚书。知秀州、温州、临安诸郡。曾因赃罪斥,

  • 笠翁传奇五种

    十卷。编者不详。本书共收五种传奇,每种二卷。其一是《万全记》,又名《富贵仙》,其序署名四愿居士,全剧三十出,写卜丰妻贤子孝之事;其二是《十醋记》,又名《满床笏》,其序署名西湖素泯主人,全剧三十六出,写

  • 建始县志

    四卷,清袁景晖修。袁景晖,字龙溪,河南光山人,举人,官建始知县。县志明以前无可考。康熙初知县吴李芳创修县志,粗备修举。二十四年(1685)知县武令模续修,草创成篇,采择不精不详。四十三年(1707)知

  • 赵仲穆遗稿

    一卷。元赵雍(1289-?)撰。赵雍,字仲穆。赵孟頫子。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累官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此集诗十七首,词十七首。卷末题延祐元年(1314)春正月寄呈德琏姊丈。后有文徵明跋,称此

  • 春秋朔闰日至考

    三卷。清王韬(1828-1897)撰。王韬字元晦,一字紫铨,号仲弢,又号天南遁叟、弢园老民。江苏长洲(今吴县)人。秀才出身。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上海英国人办的墨海书馆供职。咸丰十一年(1862)

  • 别本彭惠安公文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莆田(今属福建)人。天顺元年(1466)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累官至刑部尚书。著有《政训》。韶所著诗文曾编成《从吾滞稿》,后改名

  • 玲珑帘词

    一卷。清吴焯(1676——1733)撰。吴焯,字尺凫,号绣谷,钱塘(今杭州市)人。焯性嗜藏书,多藏宋元善本,其藏书楼“瓶花斋”称名当世。焯与词人厉鹗为挚友。其词婉约隐秀,律吕谐合,精于上、去、字音之别

  • 念初堂稿

    四卷。《续稿》二卷。明陈嘉谟(1521-1603)撰。陈嘉谟,字世显,号蒙山,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四川按察司副使,湖广布政司左参政。此稿诗起于嘉靖丁未(1547)

  • 大学还旧

    一卷。清王廷植(生卒年未详)撰。“还旧”意为圣人之旧,即从旧本,但是书也不尽从旧解。以为《大学》指古圣人之学,《大学》之道,即圣人之道,纲领圣人之学,条目学圣人之学;纲领在止善,条目在格物。“大学之道

  • 国朝金文著录表补遗

    二卷。鲍鼎撰。鲍鼎。详见《铁云藏龟释文》条。民初王国维著有《宋代金文著录表》及《国朝金文著录表》。以后由于新出土古器不穷,有关金石文字著作也与日俱增。鲍鼎所著补遗二卷,系根据《西清古鉴》、《西清续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