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礼杂说

丧礼杂说

一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先舒字稚黄,后更名骙,字驰黄。浙江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诸生。从陈子龙游,又曾经从刘宗周讲学。其诗音节浏亮,为西冷十子之首。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人称为“浙中三毛,东南文豪”。能诗文,精通音韵。著有《声韵丛说》、《韵学通指》、《匡休巽书》、《圣学真语》、《小匡文抄》、《思古堂集》、《螺峰说录》、《东苑诗文抄》、《蕊云》、《晚唱》等。此书没有序和跋。是书从三年之丧起,到曾孙为曾祖父母玄孙为高祖父母,共有二十多条。如继母在堂不可称孤哀子,私谥非古乃是变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不肯引嫌自避,而反欲引嫌以避孝子,君子谓之不知礼。丧事之家,不举酒肉,假若亲友果真为饮酒食肉而来,则听其去可。陈义都极其正大。至于认为孙为生祖母服期,不得承重服三年,也很有见地。但是,承重之说,认为古人国君都有爵位和土地,卿大夫有世官世禄。承重,有继体之义。后世有荫袭者,尚可沿此,余则无重可承,似乎不必苛求。古人于妾有缌,《通典》于贵臣贵妾服下,引用马融之说极其详细。但是,古时诸侯一娶,有及娣侄者都分际相等,知所从来,后人则多数为买妾。如汉帝之赵飞燕等,都不能究所从来,更不用说士大夫之家。是书举有妾之子讣,家长出名,而未言服。但所生之子,既服斩衰,则为之父者,竟然一无所服,视若路人,于对子之情,似乎有所不足。或如古礼于有子之妾服缌,似乎从情理上来说较为周到。如或已行废妾之制,自然不必议论。元代吴澄之说:“三年期功缌者其名也,不酒肉不御内者其实也。”。今人对于丧事,往往张宴待客,虽然孝子不列席,然而,究非正辩,是书对其进行讥刺,这是正确的。又如父母死后,只须祭或忌,这也比较适宜。清代在诞辰则祭寿星殿,忌辰则祭奉先殿,此则帝制特典,常人似乎不应该沿习。书末附有常理杂说,从婚礼到女子已嫁而归者为客,共有数条,似乎所言三党一节极其合理。今人研究礼制者很少,是书犹且间或能够阐发新义,这自然是难能可贵的。此书有《檀弓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牧令书辑要

    十卷。清徐栋编,徐栋,安肃人,道光二年(1822)恩科进士,曾任陕西兴安府、西安府知府,后在工部任职。本书就是他在工部任职时编辑的。本书首列同治七年(1868)穆宗应江西巡抚丁日昌奏请而将此书颁发各地

  • 陀罗尼杂集

    十卷。梁失(生卒年不详)译。《陀罗尼杂集》总汇有自晋代至梁代诸陀罗尼,共一百七十一种,二百六十八首。是从诸经中就此内容抄录成书,并非译自天竺。据考证此书应为万天懿所撰。据《续高僧传》那连提黎耶舍传记载

  • 易史参录

    二卷。清叶矫然撰。叶矫然字思庵,福建闽县人。顺治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至乐亭县知县。该书仿照李光、杨万里二家《易传》之意,于每卦象爻名以史事证之,以为以人事说《易》才具实用意义。但所举事例不免偏

  • 诵诗楼诗钞

    一卷。清许瑞云撰。许瑞云,生卒年不详,字四娟,江苏金山(今属上海)人。唐天溥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二十二年(1850)刊本。书前有杨秉杷的序言,及作者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自己所作序言,书末有

  • 研山斋珍玩集览

    无卷数。清孙炯(生卒年不详)撰。孙炯字挈庵,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吏部侍郎孙承泽之孙。著有《砚山斋墨谱》一卷。《研山斋珍玩集览》是孙炯的一部杂品之作。此书采取《退谷随笔》中所论述的铜、玉、磁器及笔、

  • 常山县志

    六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瑞钟修,朱昌泰纂。李瑞钟,常山县知县。此志为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全书六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一至九为地舆志,卷十至二十为建置,卷二十一至二十三为风俗志,

  • 京畿金石考

    二卷。清孙星衍撰。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武进)人,经学家。官至山东督粮道。所学较广,对经史、文字、音韵、诸子百家、金石碑版等都曾涉及。工篆隶,精校勘,擅诗文。主要著作有:《

  • 南田县志

    三十五卷,首一卷。民国厉家桢、吕耀钤修,吕芝延、施仁纬纂。厉家桢,民国年间任南田县县长。此地旧属宁波府,四面滨海,明代与定海、玉环,皆在封禁之列,海中十洲,以大佛头山为主,共大小一百零八岛。清光绪初,

  • 雷州府志

    十卷,清吴盛藻修,洪泮洙纂。吴盛藻,江南人,拔贡,康熙八年(1669)任雷州知府。旧志一修于明正德间王秉良,至万历间三修郡志。康熙间,吴盛藻任雷州知府四年,意欲重修郡志,适逢上命修《一统志》,檄征郡县

  • 仪礼精义

    二册。清黄淦(详见《礼记精义》)撰。本书的前面有朱士林序及淦自序。士林序中说到:同年好友黄绮霞,切磋诸经,无不渊博贯通,除修订《五经精义》外,又涉及到《周礼》,这已经家喻户晓。又想到《仪礼》与《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