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九经衍义

中庸九经衍义

二十九卷。朝鲜李彦迪撰。李彦迪初名迪,以中宗之命更名彦迪,字复古,号晦斋,又号紫溪翁,骊州人。成宋二十二年生,明宗八年卒。是编盖彦迪据真德秀《大学衍文》、丘浚《衍义补》之例而作。全书凡二十九卷,其中原集十七卷,别集十二卷。大旨谓《中庸》为孔子告鲁哀公以为政之道,而遂及于为天下国家之目,即所谓九经。其序首修身,以善贤亲亲,再次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以至于柔远人,怀诸侯,由本及末,由近及远。盖与《大学》八条目,相为表里。彦迪以《大学》之书,教学者以修己治人之道,故详于进修之功而略于为治之目;《中庸》九经,则告人君以为政之道,故详于经世之目而略于修己之功。其序有不可乱,而功有不可阙。详其所论,虽才辩纵横,足以自畅其说,然好议而不究其是。彦迪本真氏之书,衍为是编,固宜共于是经之本旨,多未能尽洽。该书有奎章阁藏本。

猜你喜欢

  • 何水部集

    一卷。梁何逊(?-约527)撰。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文章与刘孝绰并称,世谓之“何、刘”。范云见其对策,大加称道,因结忘年交。自是一文一咏,云辄嗟尝。沈约亦

  • 四书解诗经

    一卷。清代范士增撰。是卷以《四书》成句解《诗经》。如以“王道之始也”解《关雎》全旨,以“思之弗得弗措也”解“求之不得,展转反侧”,以“一家仁”解《麟趾》全旨,以“恐惧乎其所不闻”解“鸡即鸣矣,朝即盈矣

  • 高子遗书

    十二卷。《附录》一卷。明高攀龙(1562-1626)撰。高攀龙,字存之,一字云从,号景逸,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宪成没后,由他继主讲习,故世称“高、顾”。著

  • 尚书辑录纂注

    六卷。元董鼎(生卒年不详)撰。鼎字季亨,别号深山,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末元初经学家。仕履及主要事迹均不详。鼎私淑黄干、董铢,黄、董皆朱熹门人,故其自序称“得朱子再传”,其学宗主朱熹。《尚书辑录纂注

  • 济南府志

    ①五十四卷,首一卷。清蒋祐修,唐梦赉等纂。蒋祐字意山,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县)人,康熙初原山东巡抚都御史国柱子,康熙二十四年(1685)自天津调任济南知府。唐梦赉(1632-1694)字济武,别字豹岩

  • 书义主意

    六卷。元王充耘撰。王充耘字与耕,一字耕野,江西人。顺帝元统初年(1333年)以《书经》成进士,授同知永新州事,不久弃官养母。晚年潜心研究《尚书》,考订蔡传,名为《读书管见》;又撰有《书义矜式》。他的《

  • 洪武京城图志

    一卷。佚名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礼部所修。明洪武时官书。此志分宫阙、城门、山川、坛庙、官署、学校、寺观、桥梁、街市、楼馆、仓库、厩牧、园圃十三类。为图六:京城山川、大祀坛、山川坛、庙宇、寺观,

  • 施南府志续编

    十卷,清王庭桢、李谦修,雷春沼、尹寿衡纂。王庭桢,字子泉,江苏无锡人,副贡,官施南知府。李谦,字竹虚,湖南巴陵人,监生,继任知府。雷春沼,字少泉,湖北黄冈人,举人,官教谕。尹寿衡,恩施人,进士,官刑部

  • 垂金荫绿轩诗钞

    二卷。清蒋超伯著。蒋超伯,字及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据集前序称:该诗集系清同治丙寅(1866)至戊辰(1868)夏之间,作者与友人方子箴“更相酬唱”而成,“或有作而和焉,或有无意而就焉。”因诗稿曾存放于

  • 紫山大全集

    二十六卷。元胡祇遹(1227-1293)撰。祇遹字绍闻,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南)人。累官至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等职。有政绩。此集为其子太常博士持所编。序称原本六十七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