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乐圃余稿

乐圃余稿

十卷。《附录》一卷。宋朱长文(1041-1100)撰。朱长文,字伯原,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未冠,举进士,因足有疾不肯入仕。筑室“乐圃坊”,著书阅古。元祐中(1089左右),起教授于乡,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卒。叶梦得《避暑录话》称:“元丰间,淮浙士人以疾不仕,因以行义闻于乡里者二人,楚州徐积仲车,苏州朱长文伯原。则长文在南北宋间,与徐积齐名。然积之学问主精研事理,长文之学问主博考古今;积之文章多怪伟骇俗;长文之文章多平易近人。其所造则各有不同”。长文著述甚丰,所撰诗、词、赋、辩、表章、杂说一百卷,但大多毁于兵火。其从孙,知汉阳军朱思,搜集遗文,得诗一百六十三首,记五篇,序六篇,启七篇,墓志五篇,杂文六篇,重新编次,类为十卷。又以墓志铭、表、传为附录一卷。因其非《乐圃集》全本,因而称“余稿”。康熙壬辰,其裔孙岳寿据旧本重刊,复行于世。《乐圃余稿》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补乡礼

    一卷。清诸锦(1686-1769)撰。锦字襄七,号草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雍正进士,官金华府教授,乾隆举鸿博、授编修、迁赞善。博闻强识,诗法山谷、后山。著有《至诗说》、《绛跗阁集》等。是书因《仪礼

  • 诗家直说

    二卷。明谢榛(1495-1575)撰。其生平详见《四溟集》辞目。此书原载其《四溟集》中,称《诗家直说》。后别出单行,题《诗家直说》,也题《四溟诗话》。谢榛论诗,亦有复古主张,但他已认识到本朝诗人学杜甫

  • 缪篆分韵

    五卷,补一卷。清桂馥撰。桂氏生平见“说文义证”。秦书八体,五曰“摹印”,王莽时六书,五曰“缪篆”,《说文解字叙》:“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盖形体屈曲缠绕,故名。馥精研六书,少时笃嗜古铜印,所见日多,

  • 孙子校解

    见《孙子书校解引类》。

  • 和苞汉赵记

    一卷,清汤球辑。和苞之事附见于《外曜记》中。《晋书》记载,亦谓和苞与乔豫谏营寿陵,(刘)曜悦,封为平与子。《史通·史官篇》曰:“自余伪主,多置著作官,若前赵之和苞,后燕之董统是也”。《正史篇》上又曰:

  • 支雅

    二卷,清刘灿撰。刘灿字星若,浙江镇海人。嘉庆优贡生。《支雅》谓之“支”者,盖所释乃《尔雅》之“支”也,故《支雅》为补充《尔雅》之作。是书仿《尔雅》体例,唯不用《尔雅》十九篇之目,另分《释词》、《释人》

  • 易图解

    一卷。清爱新觉罗·德沛(生平事迹见《周易补注》条)撰。此书刊于乾隆元年(1736)。德沛在自序中认为:以宋儒诸子之贤,于易图犹多未详之语,可知其中义理难明。因而作者掇拾补遗乃成此书。德沛于易图用力颇深

  • 萸江诗存

    三卷。清陶必铨(1755-1806)撰。陶必铨,字士升,号萸江,湖南安氏人。乾隆年间诸生,事迹不详。该编为必铨之子陶澍搜集残稿编成,有古今体诗一百三十五首。据编首唐仲冕作的序以及卷末邓显鹤作跋介绍,必

  • 夏小正分笺

    四卷。清黄模(生卒年不详)撰。黄模字相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书前后无序跋。其征引成说凡四十余家,多不见于它书,或所引之书今日不传,或其仅据原稿,或与人同时切磋,皆未可知。如“初岁祭耒”下引洪震煊

  • 经言拾遗

    十四卷。清徐文靖(生平事迹见《禹贡会笺》条)撰。此书成帙时,徐氏年已九十。卷一、二为释卦爻,卷三、四释彖传,卷五六释象传,卷七、八释系辞,卷九释文言,卷十释说卦传,卷十一释序卦传,卷十二释杂卦,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