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影

书影

十卷。明末清初周亮工(1612-1672)撰。周亮工字元亮,一字缄斋,号栎园,学者称栎下先生,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明崇祯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明亡后,降清,官至福建按察使,康熙八年被劾革职,下狱。《书影》即是作者在狱中所做的笔记,由于当时身居清室,狱事正紧,好些记载只凭记忆,难以搜检核实,所以书成之后,取“老人读书只存影子”之意,名为“书影”。此书刻成后,曾两次被禁毁于清“文字狱”之火中。《书影》一书记述范围广而杂,所涉及包括古迹、方言、植物、禽兽、杂物、风俗、书法、绘画、书刻、诗文、人物、民谣、吏治、宗教、史事、游戏、饮食、学术、景物,等等,“凡古今来未闻未见,可法可传者,靡不博稽而幽讨。陆离光怪,莫可端倪”(见康熙六年本姜承烈序)。其中对诗赋文风的评述,对文人轶事、艺坛掌故的记载占相当的比例,这部分内容对文学、艺术及史学的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作者平生阅读极广,在《书影》中也多所援用,引用书籍涉及经、史、子、集各部,多达上百种。而且记述之际,充分利用笔记的特点,兴之所至,信手拈来;尽管有时不免讹误(如元祐党籍本来只有七十人,其余的人都出自附益的说法,本来出自费衮的《梁溪漫志》,而周亮工却引用陈玉璂的跋,等等),但总的说来,《书影》“记述典瞻,议论平允:遗闻旧事,颇足以为文献之征”,不失为一部增知长见,可备采择的著作。此书初刻于清康熙六年(1667)冬,之后遭禁后,很少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9年排印的《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据雍正怀德堂刻赖古堂的排印本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的《明清笔记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历代史纂左编

    一百四十二卷。明唐顺之编撰。唐顺之(1507-1560年),字应德,学者称荆川先生,生平事迹详见《广右战功录》条。所撰《历代史纂左编》,又名《史纂左编》,将历代正史中所载君臣事迹摘录出来,分为君、相、

  • 安静子集

    十三卷。清安致远(1628-1701)撰。安致远,一名如磐,字拙石、静子,号缄庵。寿光(今属山东)人。康熙十一年(1672)贡生,此后十五年屡试不第,偃蹇失意而终。曾与李澄中、李焕章齐名,颇得周亮工赏

  • 说文古文考证

    二卷。清蔡惠堂(其生平未详)撰。惠堂江苏徐州人。是书上卷总论《说文》所引古文,辨正各家之说,以衷一是;下卷分考古文字体,于形声义不易辨识者加以考证。其上卷辨正各家之说谓“《说文》所载古文,非尽古文”,

  • 异同韵辨

    五卷。清王筹撰。筹字鹤山,山东安丘县人。筹以为历代韵本繁略失当,意见分歧,初学者往往平仄不辨,作诗易至失占,作赋必多出韵,因以今韵为本,折衷于《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书,撰为是编。就韵中可以通用、

  • 初学记

    三十卷。唐徐坚(659-729)等撰。徐坚字元固,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人。少好学,通览经史。中宗时,任礼部侍郎、修文馆学士。睿宗时,迁黄门侍郎,封东海郡公。玄宗时,任集贤院学士,位至光禄大夫。学识

  • 忠州直隶州志

    八卷首一卷,清吴友箎修,熊履青纂。吴友箎,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监生,曾任忠州直隶州知州。熊履青,耳山郡人,举人,拣选知县。忠州汉属巴郡,建置代有变迁。忠州下属邑,旧曾有志。然忠州州志,一直无人编纂。

  • 毛诗陆疏广要

    二卷。明毛晋撰。毛晋(1599-1659)原名凤苞,字子久,后改字子晋,号溍在,晚年号隐湖,又号汲古阁主人、笃素居士等。江苏常熟县人。不仕,专事收藏,建有汲古阁、目耕楼,藏书八万四千余册。又喜传刻古书

  • 蒙鞑备录

    一卷。原误传为孟珙撰,王国维考订实为赵珙之作。据《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条记载,赵珙在嘉定十四年(1221)使燕京,与此书所载时间相同。是年赵珙随使赴蒙古国,在燕京见到蒙军统帅木华黎。他记下自己的见闻,著

  • 蘧庐草

    一卷。清黄钟(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黄钟,字宏音,号蘧庐。江苏如皋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康熙中诸生。本集为其门人邓士英所编。有文四十四篇。前列总目,然后仿《史记》自序和《汉书》叙传体例,每篇各有

  • 同文备考

    八卷。附《声韵会通辑要粗释》二卷。明王应电(生卒年不详)撰。应电字绍明,昆山(今属江苏)人。受业魏校,著有《周礼传》、《书法指要》、《六书音切》与此书等。此书之作,王氏自序云:“《洪武正韵》间以小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