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画记

书画记

①六卷。清吴其贞撰。吴其贞,生平始末不详。字公一,徽州(今甘肃徽县)人。吴其贞嗜好书画,精于鉴赏,与书画收藏家往来频繁,得以广泛观阅书画真迹。凡是经他收藏或见过的书画,皆为之品题,对于书画的行款位置、方幅大小、卷轴长短,以及印记、纸绢、装潢等,记述得颇为详尽。《书画记》所收书画,始于明末崇祯八年(1636)迄于清康熙十六年(1678)。吴其贞《书画记》评真品赝,包罗丰富,品题精细,立论颇为确切,虽不能与董逌的《广川书跋》、《广川画跋》和米芾的《书史》、《画史》等量齐观,却也不相上下。清修《四库全书》曾予著录,但乾隆五十二年(1788)四月二日,《四库全书》详校官祝堃勘验该书时,认为其中的《春霄秘戏图》有“违碍猥亵”之处,而“奏明应毁,遂被扣除”,故不见此书行世,以至吴其贞亦鲜为人知。有《四库全书》底本。②一卷。明吴其贞撰。吴其贞,生平见前之六卷《书画记》。古来作《书画记》者甚多,但值得观阅的却往往很少,有的著者不精鉴赏,真伪不辨;近代收取书画者一般以是否曾被著录为凭,不免失于精鉴。吴其贞该编《书画记》所收书画,不限时代,以吴氏所见先后为编排次序,其中尤以宋元间遗迹最多。《书画记》先录书画原迹的形状,兼以评语;次为一同观赏书画原迹的人和地点。吴氏该书言简意当、品评精湛,持论公允,洞幽察微,极富灼见,非当时一般《书画记》所能企及;况且明代许多书画收藏家姓氏及藏书印记,为他书之所无,独赖此书传世,可见其珍贵。但该书也不无瑕疵,如对于《记东坡昆阳城赋》失于品鉴,另外,书中也有数处不相衔接的地方。有抄本。

猜你喜欢

  • 天然禅师语录

    十二卷。清代释函是(1608- 1685)撰。函昰,俗姓曾,号天然。番禺(今广州)人。天然禅师兴趣广泛,尤喜作诗,是清代有名的诗僧。他所作的《天然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书中就他一生参佛奉法,喜

  • 仪礼训解

    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士让,福建安溪(今属福建)人,官至蕲州通判。书首有官献瑶、吴绂、张源义、张寿祺诸人序。张寿祺序称:“先生治《仪礼》故具稿,至是又益之,后六易稿,成,编曰《仪礼训解》”,足见王氏用力

  • 戏鸿堂法书

    十六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红绶轩帖》辑。该帖勒成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4),初刻为木板,后改为石刻。董其昌为明代著名书家,对清代书坛有着重要影响,以至董氏书帖风行一时,该帖亦备受推崇。该帖所辑录古帖真

  • 清晖馆集

    二卷。明谢廷谅(生平见《薄游草》条)撰。谢廷谅著有《千金堤心志》,已著录。此集上卷为诗,下卷为文。前有万历十六年(1588年)陈文烛序,称其学问日富,变化无穷,与胡应麟并称。其作虽工丽,但边幅太狭,犹

  • 诗说

    ① 十二卷。宋刘克撰。刘克,宋理宗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信安(今浙江常山县)人。刘克在《诗经》研究方面受吕东莱的影响,《诗说》一书的体系仿效《吕氏家塾读诗记》,一诗一解,先列原文,后录诸家之说,而系

  • 袁子正论

    二卷。晋袁准撰。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清马国翰辑。袁准有《丧服经传注》,已著录。《隋书·经籍志》儒家,《袁子正论》十九卷。《旧唐书·经籍志》作二十卷,或并其目以计之。严可均认为此书是在魏时所作。《魏志》

  • 北里志

    一卷。唐孙棨撰。孙棨字文威,唐僖宗时人,生平不详。《北里志》属笔记类。记载唐宣宗时代以后的长安(今西安)城北康平里的歌妓生活,共十五篇,该书对当时妓院生活记载颇详,涉及到一些公卿子弟时也真实地录其名姓

  • 读盐铁论

    一卷。清俞樾撰。《盐铁论》一书,颇有缺误。清自卢文弨、张敦仁考补后,仍多疑义。樾校是书,谓隋笔所记,非专心治此书也。其谓《非鞅》篇,“介”当作“尔”。《未通》篇,“议”当作“让”。《水旱》篇,“啖”当

  • 汇刻书目

    ①(又称《汇刻书目初编》) 十卷。清顾修辑。顾修,字仲欧,浙江石门人,目录学家。平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且有信手摘录的习惯。根据这些摘录,编纂了我国第一部丛书目录——《汇刻书目》。首刊于嘉庆四年(17

  • 孝经引证

    一卷。明杨起元(详见《孝经注》)编纂。是书杂采《小戴记》中言孝者,中间杂以十余条,每条后引经文作结。其中张子西铭一条属佛类,云“佛言凡人事天地鬼神,莫若孝其二亲。二亲最神也。兰公曰:孝至于天,日月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