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钩沉

五经钩沉

① 一卷。杨方(约公元317年前后在世)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杨方字公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东晋诗人、经学家。事迹详见《晋书》本传。杨方著作有《五经钩沉》、《吴越春秋》及诗歌杂文,皆行于世。《吴越春秋》早已亡佚。诗歌杂文,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梁代曾有《杨方集》二卷,至唐初已亡佚。今存其诗只有《合欢诗》五首,见于明覆宋本《玉台新咏》和《乐府诗集》。据《隋书·艺文志》载,杨方撰《五经拘沈》十卷;《唐书·艺文志》变“拘沈”为“钩沈”,卷同。《晋书》附于《贺循传》后。《文献通考》称晋“杨芳”撰《五经钩沉》,“钩取五经之沉义”,答难申畅。篇什次第亡缺,今缺五篇。又《玉海》称杨方撰《五经钩沉》,自序云:“晋太宁元年撰。钩经传之沉义,著论难以起滞”。凭此可知其大旨。而《初学记》引作杨雄《五经钩沉》,纯属记载错误。《文献通考》云缺“五篇”,《玉海》尚引其序,可知此书宋代尚存。清朱彝尊作《经义考》,则云已亡佚。大略亡佚于元明之际。王谟从《初学记》中辑得四条,从《太平御览》中辑得一条,首录其《序》,列为一卷。收入《汉魏遗书抄》。② 一卷。杨方(见王谟辑《五经钩沉》条)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同王谟辑本比较,增引“天霜树落叶,而鸿雁南飞;桃林披华,而元鸟入字”一条,引自《御览》。马国翰认为“其说生知玄照,稍涉道家谈,而文笔议论,与葛洪《抱朴》相近”。贺彦先《报虞预书》称赞他,“不图伟才如此,其文甚有奇分,若出其胸臆,乃是一国所推。”贺对马国翰《五经钩沉》辑书欣赏备至,可见其辑本确具慧心。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万年县志

    ①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宗裕等修,胡大镛等纂。张宗裕,字问樵,广东南海人,附监生出身,官实录馆誊录议叙,道光三年(1823)任万年县知县。此志为道光二年(1822)知县周履祥开局始修,继经张家

  • 偶然云集

    十卷。清汤之锜(1621-1682)撰。汤之锜,字世调,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入清屏居田野,仿高攀龙复七规,春秋两会,四方学者翕然宗之。延陵书院、东林书院聘为主讲,皆不就。人称“默高先生”。著有《偶然

  • 同春堂遗稿

    四卷。明刘熠(约1555年前后在世)撰。刘熠,字元丽,海盐(今上海市金山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官至监察御史。著有《同世堂遗稿》。是集乃崇祯十年(1637)丁丑,其曾孙江南布政

  • 河图洛书同异考

    一卷。清冉觐祖撰。觐祖字永光,号蟫庵,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人,康熙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冉氏之学以朱子为宗,其对河图洛书的论述,均本于《易启蒙》。作者认为河图主互,洛书主对,河图下右之一与九,四

  • 味静斋文存

    四卷。清徐嘉(1833-1913)撰。徐嘉之生平仕履见《味静斋诗存》条。此文存有正、续各二卷。其《文存续选》二卷,由金坛冯煦选定。道咸以来,山阳文派有二,潘德舆有《养一斋集》,鲁一同有《通甫类稿》,徐

  • 家则

    一卷 野志 一卷。明徐三重(详见《牖景录》条)撰。此书均为贻训子孙之语。家则为其所立规条,每条之后间引古人嘉言善行以证明之。其言酌乎古今之间,如丧礼不得用僧道,而得用纸钱、纸锭之类等。《野志》分十六篇

  • 七书讲义

    四十二卷。宋施子美撰。施子美,生卒年、仕履皆不详。据江伯虎《施氏七书讲义序》,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年少而升右庠,不数载而取高第,为孙、吴之学者多宗师之”。施氏于《讲义》之中,发挥自己的见解,又广

  • 化机汇参

    五卷。明段元一(生卒年不详)撰。段元一,字思真,号涵虚子,又号永明道人,自称北郡(明代无北郡,不知为何地)人,曾官至知县。撰有《化机汇参》五卷。《化机汇参》,又作《化机会参》。此书成于崇祯元年(162

  • 南华经

    见《庄子》。

  • 说文古籀补补

    共十五卷,其中《附录》一卷。近代丁佛言(生卒年不详)撰。佛言黄县(今属山东)人。是书为增补吴大澂《说文古籀补》而作。依吴书的体例,取所见秦前文字为吴书所未及者、新出土诸器之字、旧器尚无考释之字,余所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