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辑补斠证小笺
二卷。清李滋然(生卒年不详)撰。滋然字命三,号树斋,长寿(今属四川)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广东知县。《仓颉辑补斠证》为吴县王仁俊所撰,是在孙星衍,任大椿、马国翰、陶方琦诸家所辑的基础上,搜订遗文,复得二百二十余事,疏证而成编。李氏遂以王书为底本补辑校勘之,作此小笺二卷。有《李氏三种》本。
二卷。清李滋然(生卒年不详)撰。滋然字命三,号树斋,长寿(今属四川)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广东知县。《仓颉辑补斠证》为吴县王仁俊所撰,是在孙星衍,任大椿、马国翰、陶方琦诸家所辑的基础上,搜订遗文,复得二百二十余事,疏证而成编。李氏遂以王书为底本补辑校勘之,作此小笺二卷。有《李氏三种》本。
二十四卷。清王顼龄(1642-1725)等奉敕撰。项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康熙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初以文学进,游历诸卿,谙练典故。卒,谥文恭。著述除《书经传说汇纂》之外,尚有《
二卷。清杜文澜(详见《平定粤匪纪略》)撰。咸丰三年(1853)二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清钦差大臣向荣尾追太平军到天京城东沙子冈,三月,移扎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围攻天京。咸丰三年三月,太平
四卷,彭赓良撰。是书为赓良所撰《九经今义》之一。袭今文家张三世之说,而以今时新学说为传。谓孟子言尧舜文王孔子,言仁政王政不忍人之政,言仁义言性善,皆传孔子大同之义,择《孟子》七篇中与有关合者,附会其说
十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撰,门人秦溪、杨复附注,后学复轩刘垓孙增注。前有朱子自序。是书分通礼一卷,冠礼一卷,昏礼一卷,丧礼五卷,祭礼二卷;其图散见各门中;其附注、增注,俱以阴文标明,字体古雅,
八十八卷,首二卷,余编二十卷,清周作楫修,萧琯、邹汉勋纂。周作楫,号山湖,江西泰和人,嘉庆进士,官至思南知府、贵阳知府。萧琯,字玉初,安化人,嘉庆举人,官至江西新城知县。邹汉勋(1805-1853),
三卷。明林右撰。林右,字公辅,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明洪武中官中书舍人。奉玺书行边有功,进春坊大学士,命其辅导皇太孙。后以事谪中都教谕,遂弃官归里。永乐帝即位,召之不至,以械缚至京欲官之,不屈,割其
无卷数 明于奕正撰。于奕正,详见《帝京景物略》条。据《因树屋书影》所叙,于奕正生长京师,平生未出国门,晚年始一游江南,遂以旅卒。于奕正在本书中,根据前人的著作,具载古来金石之所在,并略述撰书人姓名、年
六卷。清刘思问撰。思问字裕庵,河北赵县人(原书题庆源人即赵州),雍正举人,官至知县。此书名为《政余易图说》,实则图说仅一卷,余皆经文注释。另外,卷六以下尚有一册,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不计卷数。自序云
一卷。刘师培撰。刘师培生平详见《礼经旧说》条。《汉书·艺文志》记述:“《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汉兴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据《汉书》所载:《礼》古经五十七卷,(亦即五十七篇)除今文十七篇外
十二卷。清彭元瑞(1731-1803)编。彭元瑞字掌仍,一字辑五,号云楣,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赠太子太保,与纪昀齐名,同为乾隆时名臣。著有《经进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