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郑注句读

仪礼郑注句读

十七卷。附《监本正误》、《石经正误》二卷。清张尔岐(1612-1678)撰。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汗漫。山东济阳人。隐居教授,不求闻达。博学多识,尤精《三礼》,其学守程、朱之学。曾参加编修《山东通志》。以著述终老,著作颇丰。除著《仪礼郑注句读》、《监本正误》、《石经正误》外,还有《仪礼考注订误》、《老子说略》、《周易说略》(已被《四库全书》著录)、《春秋传义》、《夏小正传注》、《蒿庵集》、《天道论》、《中庸论》、《凤角书》等。其中《天道论》、《中庸论》为时所称。《仪礼郑注句读》附《监本》、《石经》正误,是他为《仪礼》标点句读、考证字句的著作。此书全录郑玄《仪礼注》,精摘贾公彦疏,并阐发已意。因郑玄注文古奥难通,张尔岐则分章节解,断其句读,故称之“句读”。《句读》每句空一字书之,难句者为之离析,于字句同异,考证尤详。所校除监本外,还有唐开成石经本、吴澄本、陆德明《音义》、朱熹与黄干《次经传通解》诸家。对其错误、脱漏、颠倒以及经注混淆之处,均进行参证得实。对王尧惠所刻《石经补字》错乱一一驳正。所附《监本》、《石经》正误,考订亦详。《仪礼》一经,自韩愈已苦难读,故学者较少,以至传刻错乱愈甚,张尔岐此书保持《仪礼》经文原意,纠正谬误,对《仪礼》研究有一定贡献,甚得经家赞许、推重。顾炎武给汪琬的信说:济阳张君稷若名尔岐者,作《仪礼郑注句读》一书,颇根本先儒,立言简当,以使朱子见之,必不反谢监岳之称许也。顾炎武《广师》一篇说: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永涣称《仪礼郑注句读》于仪礼家为善本。张尔岐《蒿奄》中有自序一篇称尚有《吴氏仪礼考注订误》1卷,《四库全书》著录《仪礼郑注句读》时没有收录。版本有乾隆八年(1743)高氏刊本,藏于人民大学图书馆;乾隆八年(1743)和衷堂本;乾隆间《四库全书荟要》本;1957年上海书局出版《十三经注疏》本。

猜你喜欢

  • 前明忠义列传

    三十二卷。清汪有典(生卒年不详)撰。有典字起谟,一字订顽,安徽无为人。该书记明代忠义之士,仿太史公司马迁列传体,取名《史外》。书中所记,大半为正史所末及。议论激切,记载详慎,惟稍嫌冗杂,卷二十八标题布

  • 埤雅广要

    四十卷。明牛衷撰。牛氏为千户,生平不详。衷自序曰:“宋开国公陆丞相佃于《尔雅》、《广雅》之后,复旁搜冥索以埤翼之。吾藩贤王论思之暇尝进览焉。惜夫叙述之次,尾天文而首群品、伍凤鸟而跻微类,未惬于中。乃条

  • 杨海梁自叙年谱

    一卷。清杨国桢(详见《杨忠武公年谱》)自述。此谱自记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谱主卒前数月,记仕历及家事为主。谱中多涉及其父杨遇春事,如所记速战阵式之类,皆《杨忠武公年谱》中所未及。其卒前数月行事为

  • 江陵县志

    五十八卷,首一卷,清崔龙见修,黄义超、黄义尊纂。黄义超,字北海,本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以母志不仕。黄义尊,字达斋,义超弟,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陕西道监察御史。明以前无专志,

  • 算学

    八卷。续一卷。清江永(1681-1763)撰。是书对梅文鼎《历算全书》所论古代历术及算学诸多问题或阐释补充或订正误失。前四卷有“历学补论”、“岁实消长”、“恒气注历”、“冬至权度”,是就历术有关题目申

  • 读杜愚得

    十八卷。明单复撰。单复,字阳元,会稽(今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千顷堂书目》作嵊县人,洪武中为汉阳河泊官。又云一名复亨,举怀才抱德科,授汉阳知县。传闻异词,未详孰是。是编前有宣德九年(1434)黄淮序

  • 大司马张海虹先生集

    十七卷。明张五典(?-1625)撰。张五典,字和衷,号海虹,山西沁水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著有《大司马张海虹先生集》。是集凡十七卷。包括疏十篇,议四篇,论一篇,古今体诗一百零一篇,启三十一篇

  • 素庵文稿

    二卷。王珏(生卒年未详)撰。王珏,清末翰林院编修王补之子,湖南湘乡人,生平无考。此文稿上卷为读《春秋三传》、《孟子》、《礼记》、《孔子家语》书后等文二十二篇。下卷为读《史记》、《后汉书》、《资治通鉴》

  • 周易图说

    二卷。元钱义方(生卒年不详)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今属浙江)人。尝举进士,其仕履不详。该书成于至正六年(1346)。上卷列7图,下卷20图。认为《河图》是作《易》之本,非兼取《洛书》。复认为朱熹《周易

  • 说文通检

    十四卷。清黎永椿(其生平未详)撰。永椿番禺(今属广东)人。此书成于同治十二年(1873),把《说文》篆书改写为真书,按真书的画数次第编录。卷首检部目,卷末检疑字,卷一讫卷十四检本部之字。仿《字典》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