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释官

仪礼释官

九卷。清胡匡衷撰。匡衷另有《畿内授田考实》,已著录。书首自序称:“周官三百六十,皆纪天子之官,而诸侯之官弗传。春秋列国之官,莫详《左氏传》,而往往出东迁后,不尽可据。惟《仪礼》制自周公,燕射聘食诸篇,皆诸侯之礼,而官名与《周礼》或异或同,因而考之”,“取注疏之说,究其得失,略者补之,疑者正之,又复搜取诸经所载列国官制,编附于后”。书凡九卷,卷一为见于《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诸官;卷二为见于《燕礼》诸官;卷三为见于《大射仪》诸官;卷四为见于《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诸官;卷五为见于《士丧礼》、《既夕》、《士虞礼》诸官;卷六为见于《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诸官;卷七、卷八为侯国官制补考上下;卷九为侯国职官表。胡氏对见于《仪礼》之侯国官名,分别胪列,依次诂释,而于同名异职之官名,皆能疏通证明。但《仪礼》诸篇之官本随礼随事而见,并非专纪职官之书,不当尽以为据。有嘉庆丙子(1816)刊本、《皇清经解》本、同治己巳(1869)研六阁重刊本。

猜你喜欢

  • 魏三字石经集录

    一卷(石印本)。孙海波著。书分四篇,第一篇是拓本,第二篇是源流,第三篇是碑图,第四篇是古文。所录石经墨拓本,共一百八十七石。以三行直下式为正文,以品字式、古篆二体、古文一体、篆书一体、隶书一体诸石为附

  • 国朝耆献类征

    七百二十卷。清李桓(1827-1891)编。李桓,字叔虎,号蔽堂,湖南湘阴人。以荫官至布政使。此书亦称《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或《耆献类征》。是李桓辞官居家后历时二十四年,于光绪十六年(1890)编辑成书

  • 捕蝗要说

    见《捕蝗要诀》。

  • 乐书孤存

    十二卷。朝鲜丁若镛撰。若镛有《易学绪言》凡十三卷,其生平事迹见该条。此《乐书孤存》收于其《与犹堂集》中,即第106卷至117卷。据其自序,知此书系作者居于茶山时口传,门人李笔受之。该书就声律之制作、异

  • 竺道生与涅槃学

    一卷。民国汤用彤(1893-1964)撰。《竺道生与涅槃学》一书,专门记载道生与涅槃学之间的关系。可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道生事迹。于内分八项,即:大乘涅槃的翻译,涅槃大本的传译;涅槃大本

  • 集注毛诗

    一卷。梁崔灵恩撰。清马国翰辑。崔灵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约生活于510年前后。少笃学,尤精于“三礼”、“三传”。先仕北魏为太常博士,梁天监十三年(514)南归。武帝因推崇其儒术,拜为员外散

  • 四书笺解

    不分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盖病讲章时文,曲解混说,迷说学子,因取全书,随意笺释。虽为正讲章时文之谬而作,而体会涵咏,深有所得。谓俗解慎独,或云在致知前,或云在致知后,均错。经云,“致

  • 庚溪诗话

    二卷。宋陈岩肖(约1147前后在世)撰。陈岩肖,字子象,自号西郊野叟,金华(今属浙江)人。宋钦宗靖康中,曾游京师天清寺,汴京失陷,其父德固遭难。绍兴初,官建康。绍兴八年(1138),以任子中词科,仕至

  • 瓯东文录

    五卷。明项乔(约1529年前后在世)撰。项乔,字迁之,号瓯东。浙江永嘉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广东左参政。此集为其文录,嘉靖时刊刻。目录列于各卷之道,卷一分上下,但已缺,故实为六卷

  • 絜斋家塾书抄

    十二卷。宋袁燮(1144-1224)撰。燮字和叔,号絜斋,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淳熙辛丑(1181)进士,官至显谟阁学士,卒谥正献。燮少时以名节自期,任礼部侍郎时,曾与史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