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注 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

伤寒论注 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

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清柯琴(生卒年不详)撰。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后迁居吴之虞山(今江苏常熟),生平事迹,文献记载不多,从孙介夫、冯明五等为其《伤寒论翼》所写的序文中,可知他约生活于康熙、雍正年间,早年为儒生,好古诗文,贫而不得其志,后弃儒治医。柯氏博学多闻,工诗善文,于医学颇有建树。所著《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合称《伤寒来苏集》。另有《内经合壁》一书已佚,今不传。柯氏对《内经》、《伤寒论》均有研究,曾校正《内经》。柯氏于《伤寒论》致力最深,认为《伤寒论》虽注家很多,但众注纷纭,初学者无所折衷,故为之逐条逐句加以研勘,使其条理井然,立论明晰,撰此《伤寒来苏集》。“来苏”一词源自《尚书》“徯予后,后来其苏”。“苏”为更生之义。柯氏以《伤寒论》千古沉湮,自此又得更生,故以此命名其书。全书二十二万余字。《伤寒论注》成书于康熙八年(1669)。为《伤寒论》的注释。柯氏认为自明清以来,重新编次《伤寒论》者多自成格局。王叔和所编次,已非仲景原篇,内容颠倒窜易。至方有执、喻昌等人各为更定,距仲景原旨更为遥远。对于“三百九十七法”、“伤营伤卫、两伤营卫”的“三纲鼎立”诸说均持反对意见,认为是“巧言簧簧,洋洋盗耳,此郑声所为乱雅乐也”。柯氏乃逐条逐句加以研究校勘,重编注,以证为主,将《伤寒论》原文依据六经的方证,分立篇目,摘出脱文衍文,例句冗句,或删或正。卷首先立总纲一篇,汇集《伤寒论》总论伤寒之条文,分别予以注释,其次依六经之序,分述各经之脉证。各经之中,亦先立总纲,然后以证为主各为篇目,把《伤寒论》条文各以类从,分别予以校正、疏证、阐发。皆条理疏畅,讨论明晰。柯氏认定论中广泛存在着“桂枝证”、“麻黄证”、“柴胡证”等,为了阐发仲景辨证心法,他还汇列了各种证法。例如“太阳篇”,他汇列了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五苓散、十枣汤、陷胸汤、泻心汤、抵当汤、火逆、痉湿等十一证类。桂枝汤证类,汇释有关脉证十六条,桂枝坏证十八条,桂枝疑似证一条,有关桂枝证十八方。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加附子汤等方统列于此。麻黄汤证类,汇释有关麻黄汤脉证十四条,麻黄汤、柴胡汤有关脉正一条,汗后虚证八条,麻黄汤辨证四条,有关麻黄证五方,如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方统列于此,其他诸证,均如此类分条列。《伤寒论翼》,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此书为《伤寒论注》的补充论述,论述伤寒之大纲大法,纲领性叙述六经分证,谓可以“羽翼伤寒”,故以“翼”名之。书中根据《伤寒论》所提辨证论治问题,进行专题论述,共十四篇专论,为全论大法、六经正义、合并启微、风寒辨惑、湿暑指归、痉湿异同、平脉准绳、六经病解(二篇)、制方大法、六经方余论等。前七篇为上卷,其余为下卷。书中分析六经病脉证、治法以及转归等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伤寒附翼》,论《伤寒论》诸方,结合病因、病理、脉证、方义、使用法则,颇能启发后学。此书只论六经的方法,一百一十三方分隶六经,每经先述六经诸方“总论”,次述各方证治及作者临床应用心得。在不同程度上结合病因、病理、色脉、证候等诸方面,来阐发治方大义及其适应证。对方药的应用更较原方主治有所补充,如以桂枝汤治久疟、久痢等疾,有独到之见。柯氏对《伤寒论》中有关“合病”、“并病”的理论亦有新的阐述。虽与《伤寒论》原意略有不同,但证诸临床实践,阴阳错杂,虚实互见的病证确实很多,诸阴之证同时并存的病变,亦不少见。可见柯氏笃好仲景之学,且能通过自己实践,充实前人之说,阐发推广。上述三书注重理法,与临床联系较紧,故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为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影响颇大。但在论述中过于强调地面分区的理论,有忽视经络的倾向,有时亦不免有拘泥于原文和牵强之处。有乾隆二十年(1755)马中骅校刊本,同治四年(1865)灵兰堂刊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威海卫志

    十卷,首一卷。清毕懋第修,郭大文续修,王兆鹏增订。毕懋第字衡南,康熙年间太学士。郭大文字尧赡,威海邑人,以拔贡任县丞。王兆鹏,邑人。郭文大见威海乃海防要塞,而县志久缺,矢志纂修新志,以存文献,其网罗旧

  • 周易诸卦合象考

    一卷。清任云倬撰。任云倬字汉卿。江都人。关于周易中诸卦合象,郑玄、荀爽、虞翻都曾论及。但后世研究周易体例者都没有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于是作者留心易注以外的材料,兼采服虔的《左传解谊》一则、杜预的《左

  • 偶斋诗草

    三十六卷。清宝廷(1840-1890)撰。宝廷字竹坡,清宗室,满洲人。同治进士,光绪间官至礼部侍郎,与黄体芳,张之洞等主张请议。凡有大事必具疏论其是非。典试福建,归途经浙江,纳榜人女为妾,还朝自劾罢。

  • 律吕新书解

    二卷。明张敔撰。张敔字叔成,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曾举弘治辛酉年(1501)江西乡试,官至礼部员外郎。精于乐学,著有《雅乐发微》八卷和《律吕新书解》二卷。此书专为疏解蔡元定《律吕新书》而作,认为蔡

  • 书小史

    十卷。宋陈思撰。陈思生平见《书苑精华》。该书以历代书家小传纂次成帙。书前有咸淳丁卯(1267)天台谢愈修序,称陈思“趣向之雅,编类之勤,可谓不苟于用心”。书中所载,自伏牺迄于五代凡纪一卷,载帝王五十一

  • 槐亭漫录

    无卷数。明严尧黻(生卒年不详)撰。严尧黻,字汝仪,号槐亭,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官房县主簿。此书无卷数,共十一篇,即:明元、太极、天文、地理、时令、人物、性命、鬼神、文史、杂著、拒邪。前有明嘉靖二

  • 南疆逸史跋

    一卷。清杨凤苞(1757-1816)撰。杨风苞字傅九,浙江归安人。诸生。经学小学,皆有根底。阮元在编《经籍纂诂》时,他就被邀参加了编纂。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年轻时就以《西湖秋柳词》有名于时,七言诗歌

  • 月坡诗集

    四卷。清郭植(约1745年前后在世)撰。郭植字千岸,号月坡,古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郭植乾隆中登进士,工诗。本集分四编:《雪竹草堂集》、《北游集》、《台江草》、《温陵草》。以集中编年考之,迄

  • 江苏海塘新志

    八卷,清李庆云撰。李庆云,曾任总办。《江苏海塘新志》光绪十六年(1890)印行本,共八卷。首为图,次为表,次奏疏,次形势,次修筑,次材工,次财用,次善后。江苏省沿海塘工,为人民生计利害所关。在清光绪中

  • 梦晓楼随笔

    一卷。清代宋顾乐(生卒年不详)撰。宋顾乐字玉才,常熟(今江苏南部)人。此书主要内容为评论唐、宋、元、明诸名家的诗文,并简要介绍诗文集中的内容,很象简明提要。但全书前后无序跋,没有目次,也不按年代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