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注 伤寒论附余 伤寒序例新注 读伤寒论心法 迥澜说 时节气候决病法

伤寒论注 伤寒论附余 伤寒序例新注 读伤寒论心法 迥澜说 时节气候决病法

伤寒论注》六卷,《伤寒论附余》二卷,《伤寒序例新注》一卷,《读伤寒论心法》一卷,《迥澜说》一卷,《时节气候决病法》一卷。清王丙(生卒年不详)撰。王丙字绳孙,号朴庄,吴县(今属江苏)人。贡生,幼年聪敏,善读书,博学多闻,苦心钻研,著述颇多。此书为丛书,其中《伤寒论注》为王氏以孙思邈《千金翼方》为蓝本,为《伤寒论》所作注,成书于同治五年(1866)。卷一、卷二为治太阳病所用的桂枝、麻黄、青龙、柴胡、承气、陷胸等汤法和杂疗法;卷三至卷五为诊断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病状;卷六为伤寒宜忌、发汗、吐、下后病状、霍乱病状、阴阳病已后劳复、杂方。此书皆依《千金翼方》之次。王氏博采诸家详加注释,颇有参考价值。《伤寒论附余》二卷,陆懋修校正。此书为陆氏在王氏对伤寒类证及坏病注释基础上校正而成。卷一叙述与伤寒相似的各种温病,包括冬温、风温、湿温等;卷二为坏病、寒疫等。书中每一病证,首列仲景原文,中有王氏引证诸家论述所作的注释,间有陆氏按语,后附名家治疗验方。王氏注释较详,然对喻昌有关温疫之论颇有微词。陆氏按语,简洁明了,给人以启示。书中又详示辨证用药之法。《伤寒序例新注》一卷,陆懋修校正。王氏认为王叔和《伤寒例》对阐发仲景经旨有益,但对方有执、喻昌妄删《伤寒例》持有异议。认为唐人传本最先。于是依据《千金翼方》,参证《外台秘要》,按王叔和《伤寒例》之序,引证诸家之言,详加注释,后附陆氏按语,要言不繁,多有发挥。《读伤寒论心法》一卷,陆懋修校正。此书为王氏择有关伤寒问题二十一则,对《伤寒论》的命名、存疑、病证等详加说明。提出伤寒包括中风、伤寒、热病、湿病等五种,以明其范围。王氏认为,治病必求其本。此书中亦论及痉湿暍病状不出方治,使人不混于伤寒。皆为有识之见。《迥澜说》一卷,专门批评方有执、喻昌之异说,推崇王叔和,评论诸家,有过分诋毁之词。《时节气候决病法》一卷,对于古人之医论颇有发明之处。王氏医术精明,《玄珠密语》黄丕烈跋中载王氏曾为王芑孙之父治病,预决死生,云壬癸之日难过,果然应验。王氏此书稿久藏未显,光绪初年陆懋修始为校刊,校正之语于要义颇多发挥。王氏又有《古今权量考》一卷,考定古方一两为当时七分六厘,得用药较量法度。《伤寒论注》收入《世补斋医书》续集中,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光绪十年(1884)刻本,1912-1914年江东书局石印本,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伤寒论附余》收入《世补斋医书》续集中,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伤寒序例新注》收入《世补斋医书》续集中,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读伤寒论心法》收入《世补斋医书》续集中,有1912一1914年江东书局石印本,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迥澜说》、《时节气候决病法》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合订本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

猜你喜欢

  • 钟评左传

    三十卷。明钟惺(详见《左传文苑》)评点。钟惺评点《左传》,着重推阐其文法,作为士子习举业的读本。该书有明毛晋汲古阁刻本。

  • 东白草堂集

    四卷。明顾存仁(?-1573)撰。顾存仁,字们刚,号怀东,太原(今山西)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万历初年。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本编诗分四集,每集为一卷,各名之为:使蜀初编,系作者

  • 晏子春秋杂志

    二卷。清王念孙(1744-1832)撰。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进士,官至永定河道。王氏为清代著名音韵训诂学家,探究古书文义,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

  • 生命世界

    一卷。英国华丽士(1822-1913)撰,英国莫安仁口译,中国许家惺笔述。华丽士为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对动物地理学的创立和发展,贡献颇大。此译著共分二十章,首先解释生命及其由来,接着论述生物种类之繁杂及

  • 纨绮集

    一卷。明张献翼(?-1601)撰。张献翼,字幼于,一名米文,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张凤翼之弟。嘉靖中为国子监生,与其兄凤翼,燕翼并有格,人称“三张”。著有《读易纪闻》等。是集乃其自录早岁所作,于《文起

  • 张氏医通

    十六卷。清张璐(1617-1699)撰。张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州(江苏苏州)人。早年习儒,明末战乱时期,曾隐居于洞庭山中十余载,专心钻研医术,后业医六十余年。与喻昌、吴谦齐名,被称为我国清初三大

  • 浚元

    六卷。张必刚撰。张必刚,见《奥衍新书》条。此书不见《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贩书偶记》时令类称“乾隆六年(1741)金陵怀德堂精刊”。

  • 陶庵集

    四卷。明归子慕(1563-1606)撰。归子慕,字季思,江苏昆山人。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再试礼部不第,一直屏居江村。以咏诗为乐,人称清远先生。其诗学陶渊明,清雅疏淡,饶有情趣。崇祯初追赠翰林待

  • 新校注古本西厢记

    六卷。明王骥德(?-约1623)撰。骥德字伯良、伯骏,号方诸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骥德精研音律,知名于世,为山阴徐渭弟子,曾为吴江沈璟撰《南曲谱》序,天启四年(1624)毛以燧跋骥德《曲律》称其新

  • 国语

    二十一卷。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但也有不同说法。认为是战国时代史官所撰。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人。著有《左氏春秋》(即《左传》)和《国语》等书,是春秋时期著名史学家。《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