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儒学警悟

儒学警悟

六种,四十一卷。南宋俞鼎孙、俞鼎经编辑。编者生卒年不详,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不详。据书前目录标题,仅知鼎孙官为太学、鼎经官为上舍,皆为学官。丛书共收书六种,《石林燕语辨》十卷、《演繁露》八卷、《懒真子录》五卷、《考古编》十卷、《扪虱新话》八卷、《萤雪丛说》二卷,今存41卷。各书的主要内容是记述宋代故实,收录掌故极多,于文史研究者颇具参考价值。其中《石林燕语辨》乃宋人汪应辰撰,当为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一书的考辨,但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即称未见其单行本,明代修《永乐大典》亦仅录其目,则本书世已久佚,仅存于本丛书之中。《演繁露》为宋人程大昌撰,乃董仲舒《春秋繁露》的拟编之作(详见《演繁露》条),但其卷帙刊本与行世他本不同,内容亦有互异之处。《演繁露》的单行本有两淮马裕家藏本、《四库全书》本等。《懒真子录》为宋人马永卿撰《懒真子》的别本(详见《懒真子》条),但与行世他本内容有互异之处。《懒真子》的单行本有内府藏本、《四库全书》本等。《考古编》为宋人程大昌撰(详见《考古编》条),但与行世他本内容有互异之处,《考古编》的单行本有浙江巡抚采进本、《四库全书》本等。《扪虱新话》为宋人陈善撰(详见《扪虱新话》条),通行本十五卷,与此卷帙刊本不同。此本将通行本析为八卷,逐段标目,稍涉当时所忌之处皆删去。单行本有两江总督采进本、《四库全书》本等。《萤雪丛说》为宋人俞成撰(详见《萤雪丛说》条),但与通行本内容不尽相同,单行本有《四库全书》本。本丛书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保存了世无传本的《石林燕语辨》,其他五种亦与行世本颇有不同。丛书前有俞成题跋,标为南宋宁宗嘉泰元年辛酉(1201),则本丛书比《百川学海》成书还早,实为丛书之鼻祖。本书最早版本已不可知,世间久无传本,至清光绪年间始有山西明抄本出现,缪荃孙与傅增湘考订各本,注明残阙,由武进人陶湘刻版刊行,全书方得流传。今传本即为民国十一年(1922)陶刻本,书前有缪荃孙序、陶湘跋,后有傅增湘跋。

猜你喜欢

  • 征南草

    一卷。明王邦俊(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王邦俊,字虞卿,鄜州(今陕西洛川)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贵州兵备参政。著有《征南草》。此集为其于贵州所作。其时苗民不靖,起邦俊理兵事,

  • 文明小史

    六十回。题“南亭亭长新著”,作者为晚清李宝嘉(详见《官场现形记》)。长篇小说,写戊戌变法前后社会状况。当时清王朝已摇摇欲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而慈禧太后为抵挡革命势力的发展,也挂

  • 乐述

    三卷。清毛乾乾撰。乾乾字心易,别号匡山隐者,精天算之学,著述甚丰。此书前有张沐、潘元丰序及自序,共分三卷:上卷为审音第一,论述五声十二律次序、度数、积实及律管空谷成围径法、律管勾股求围径、律管弧矢验围

  • 方建元诗集

    十二卷。《续集》一卷。明方于鲁撰。方于鲁,初名大滶,字行。后改于鲁,字建之。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方氏墨谱》等。此编前集以各体分编,总名《佳日楼记》。续集仅诗二十九首,文一篇,题曰《师心草》,

  • 高峰文集

    十二卷。宋廖刚(1070-1143)撰。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南剑顺昌(今福建顺昌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宣和初(1119),自漳州司录,历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权,刚论奏无所避,出知兴化军。

  • 通学斋丛书

    五十一种,其中九种为二十五卷,其余不分卷。清邹凌沅编。邹凌沅字叔澄,江西高安人。丛书名曰“通学”,是取中西学术融会贯通之意,所收大部分是介绍西方文化学术的著作和译著,如邹凌沅编《中外章程汇编》、《格致

  • 疑狱集

    四卷。五代和凝(?-955)、和(生卒年不详)撰。《补疑狱集》六卷。明张景(生卒年不详)撰。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县须城镇东)人。后唐天成年间官翰林学士。后唐灭亡后,入后晋,官至左仆射。后

  • 广易筌

    四卷。明沈瑞钟撰。瑞钟字德培,浙江平湖人。《平湖经籍志》卷五:“沈瑞钟,字德培,号征梅,司业懋孝子。嗜古好奇,为文深奥。以选贡知陕西雒川县。”其书前《自序》云:“先尝为《易意筌》,十九年后复为《广易筌

  • 求志堂诗集

    七卷。清方荣秉(1865-1916)撰。方荣秉字厚卿,湖南岳阳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十五年(1889)考取内阁中书。改外补福建邵武府同知,保升知府。张曾扬巡抚山西、浙江,张鸣岐巡抚广东,皆招

  • 光庵集

    二卷。明王宾撰。王宾,字仲光,号光庵,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宾通经善医,七八岁入乡校,弱冠前既喜读先秦以来之圣经贤传、诸子百家、阴阳历数、山海图志、兵政刑律及稗官小说之书,博闻强记,问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