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驾斋养新录

十驾斋养新录

也称《养新录》,二十卷,《养新馀录》三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钱大昕精通经史百家之书,自少至老读书不辍,每有所得,随笔记录,以成此书。“十驾斋”为作者书斋名,“养新”则是其祖取张子厚《咏芭蕉诗》愿学新心养德,长随新叶起新知”之句,以为读书之堂名。钱大昕因以名其书,以示对先人怀念,不忘祖训。此书主要为考证札记之文,不分门目,仅按编次先后,略加分类以从。前三卷皆论经史,第四卷和第五卷论小学,第六卷至第九卷论史学,第十卷论官制,第十一卷论地理,第十二卷论姓名,第十三卷和十四卷论古书,第十五卷论金石,第十六卷论词章,十七卷论术数,第十八卷论儒术,第十九卷和二十卷为杂记考证之文。类下分条记事,每条均冠以标题。体例、宗旨均与顾炎武《日知录》大体相同,只是内容偏重于人名、地名、官制、音韵、文字、典籍的考证,间及对史书和人物的评论,至于顾炎武经世致用之旨,则一概不提,稍有不同。钱大昕学问渊博,无所不通,凡经义歧异难决者,皆能析其源流,考证精确。对文字音韵训诂、地理民族金石、以及古人爵里、事实年齿,莫不了如指掌。尤精算术,精通中西两法,所言皆有根据。故其书成后,阮元即取以付刊,并为之作序,极为推重。其后又有所得,别记一编,名曰《养新馀录》。钱大昕生前未刊,死后,其子取遗稿誊录清楚,以《十驾斋养新录》体例次序,重新编排,分为三卷,付人刻版发行。后人将两书合刊,一并传世。今有《潜研堂全书》、《四部备要》等版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重新铅印出版,为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吟堂博笑集

    五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杂采隋、唐以来闺阁之作,以死节、劝戒、奇遇、题咏、寄情分为五类。惟首二卷尚以风教为宗旨,但采择多有不力。其后三卷则略显鄙秽。

  • 梵纲菩萨戒经义疏

    二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梵纲菩萨戒经义疏》是注解姚秦鸠摩罗什所译《梵纲经》下卷的经解。该经义疏不完全依从天台五重玄义疏经定势,而采三重玄义。即释名、出体、料简。在释

  • 剪灯余话

    五卷。明李祯(1376-1452)撰。李祯字昌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明代文学家。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李祯博学多识,参与修纂《永乐大典》。后任广西、河南左布政使,有政绩。著有诗

  • 戴东原转语补释

    四卷。曾广源撰。广源字浩然,湖北江陵人,曾任教于中国大学等校。尚著《等切南针》、《反切释例》等。是编分四章:卷一释序、卷二释韵、卷三释声、卷四释章。是编之作专为证明《声类表》即《转语二十章》,以《转语

  • 周易王氏音

    一卷。辑佚书,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马氏据《经典释文》序录所称,为《易》音者三人,即王肃、李轨、徐邈。但《隋书·经籍志》称,为《易音》者仅李、徐二人,王氏仅作有《易》注。王氏

  • 古隽孝略

    六卷。明顾充(生卒年不详)撰。顾充有《字义总略》。本书摘录古人隽语,分三十四类,并附以注释。亦间有考证。书末有重刻自跋,称始集古隽于定海学宫,镂版行之。而嫌其未备,更加增辑云云。但仍未能精核。

  • 锡山先哲丛刊

    三辑,十二种,四十五卷。民国侯鸿鉴等编。侯鸿鉴字保三,江苏无锡人。参与编辑的尚有俞复、陶守恒及刘书勉等人。是书专收无锡先贤遗著及有关无锡之著述。第一辑收四种:明佚名《无锡县志》四卷、清吴钺集录民国刘继

  • 荷亭辨论

    十卷。明卢格(生卒年不详)撰。卢格字正夫,东阳(今属浙江省)人。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除贵溪知县,多惠政。擢江西道御史,以母老乞归。尝筑荷亭三楹,日取古人书读于其中,持论多与朱子异同,其诗亦有风

  • 莲华经石刻

    十四卷。明代董其昌(生卒年不详)书。原本为七卷,因每卷析为二,故称十四卷。大体书成于明万历廿七年(1599)至万历三十八年(1610),相距长达十二年之久。有经文近十万字,洋洋大观。但石之存佚不可知。

  • 卢植礼记解诂

    一卷。汉卢植撰,清黄奭辑。是编用臧庸、马国翰二版本互相校正。如门以向堂为正三句,附属《檀弓》夫入门右下,不附属上文子游趋而就客位下,但为公家讳二句,《诗》、《书》典籍教训也七句,不讳新君二句,收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