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历代三宝记

历代三宝记

十五卷。隋代费长房(生卒年不详)撰。长房,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本出家为僧,博学而精于玄理。北周建德三年(574)废佛法时还俗。隋初被召任翻经学士,在大兴善寺国立译场参加译事。自开皇四年至十七年(584-597),那连提耶舍译《大方等日藏经》、《力庄严三昧经》,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善思童子经》、《移识经》、《观察诸法行经》、《商主天子问经》、《金光明经·嘱累品》及《合部金光明经序》等共八十余卷,都由长房笔受。他还致力于佛经目录的编辑,到开皇十七年,撰成《历代三宝记》十五卷,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进献给隋文帝。《历代三宝记》亦称《开皇三宝录》,简称《长房录》或《房录》。此书是一部较为全面而又系统的佛经目录。作者在全国统一,又亲参国立译场的有利条件下,鉴于以往存在的佛经目录散佚,有的记载不全等情况下,致力搜检,隐居历年,付梓而成。本书共分四部分:一为“帝年”,三卷,以周庄王十年(公元前687)为释迦降生之年,从此开始至隋开皇十七年止,分上下排列,上列各朝帝王、年号和干支,下记佛教的兴替,佛典的传译,旁及有关史事,是佛教年表的雏型。其中,第一卷是周、秦。第二卷是西汉、东汉。第三卷是魏、晋、宋、齐、梁、周、隋,附列吴、苻秦、姚秦、乞伏秦、北凉、后魏、北齐、陈。在叙录中还提到了蜀汉、前凉、前赵、后赵等。二为“代录”,九卷(第四至十二卷),每卷前有叙论,次列经录,依次附译人略传。通过它,可以看出佛典的译传在各个朝代的情况。据《总序》记载:代录部分译述者共有一百九十七人,译述典籍合为二千一百四十六部,六千二百三十五卷。三为“入藏录”,二卷(卷十三是大乘经入藏目录,卷十四是小乘经入藏目录)共收佛典一千零七十六部,三千二百九十二卷。四为“总目”、一卷(卷十五)。载有收入此书的表文和本书总序及全书目录,附有宋、梁、魏、北齐、隋六家经录和已佚的古代二十四家经录,保存了古代佛教目录的丰富资料。此书优点很多,无疑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典目录和译经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佛教经籍注疏中很有影响,很有学术价值的重要文籍,历来受到学人重视。由于此书取材广泛,历经数代,费时久长,故缺欠之处也不少,如年代有误,译人张冠李戴,一经重见复出,失译人名等。本书写成后,即上于隋廷,隋文帝曾下令流通,自唐开元以后遂收入大藏经中。现常见版本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大学古本说故

    一卷。清劳光泰(生卒年不详)撰。光泰字榕坡。广东南海人。嘉庆二十五(1820)进士。是书首有光泰自序,称是书字句一遵阳明之书,但见解与之有异,独知最尊朱子而序次又与之不同。书中称在止至善以至能得,是体

  • 经世要谈

    一卷。明郑善夫(1485-1523)撰。郑善夫字继之,号少谷,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许墅,以清操名闻一时。愤嬖幸用事,弃官去。筑室金鳌峰下。不久起为礼部

  • 迂议

    一卷。明贺应保(详见《传家迂言》条)撰。此书是贺应保随笔札记之文,内容以评论古事为主,持论颇为笃实。有明刊本。

  • 谢耳伯诗集

    八卷。《文集》十六卷。明谢兆申(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谢兆申,字伯元(一作保元),号耳伯,又号太弋山樵,福建邵武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中贡生。前有其乡人曹能始序。黄居中序称,“其平生喜交异人,购异书

  • 国朝画家书

    四卷。清蔡载福辑。蔡辑福,生卒年不详。字鹿宾,一作字寅伯,号鹿宾。浙江石门(今浙江崇德)人。蔡载福性喜书画,收藏有一百多位清代画家的书迹,张叔未为之审定题识,并与蔡载福之侄蔡少锋等于道光二十年(184

  • 周礼畿内授田考实

    一卷。清胡匡衷撰。匡衷字寅臣,号朴斋,安徽绩溪人,岁贡。著有是书及《周易传义》、《三礼札记》、《周礼井田图说》、《井田出赋考》等书。《耆献类征》及《清史列传》有传。此书专论《周礼》畿内授田之制度。书中

  • 定正洪范

    二卷。元胡一中撰。其生卒年不详。一中字允文。诸暨(今属浙江省)人。元代学者。曾官绍兴路参军。《定正洪范》一书,据宋王柏、文及翁及元吴澄三家之说并参以己意,改定《洪范》之本。其书首为图说,次为经文考订,

  • 明季新乐府

    二卷。《附录》一卷清胡介祉撰。生卒年未详。胡介祉字存仁,号循斋,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礼部尚书衔。秘书院学士兆龙之子。康熙间官湖北佥事道。此书共六十首,皆咏明季事。每首各有小序,注其本末。时《明史》尚

  • 历代守令传

    二十四卷。明魏显国撰。显国情况见《历代相臣传》条。该书主要记载历代著名官吏生平事迹,分两类,前21卷为历供循吏,录自宓不齐、仲由至刘秉直。后3卷为历代酷吏,录自郅都至敬羽。书中材料大多全录史传原文,偶

  • 俨山外纪

    一名《俨山外纂》一名《俨山纂录》一卷。旧本题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书本载于曹溶所编《学海类编》之中,是曹溶从陆深的《俨山堂外集》之中随意录出数十条,改题此名,并非陆深自著之书。所摘录中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