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双鉴楼善本书目

双鉴楼善本书目

四卷。清傅增湘撰。傅增湘(1872-1949),字润沅,又字沅叔,自号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曾用笔名江弇、长春室主人、书潜、清泉逸叟。四川江安人,著名的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勘家及藏书家。自幼苦读诗书,十七岁考取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十七岁中二甲六名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直隶提学使、教育总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后来弃政治学,从事古代文献研究,广泛搜集、收藏古籍,鉴别校勘,共聚善本一千七百三十六种,其藏书楼“双鉴楼”名扬海内外。《双鉴楼善本书目》四卷,经、史、子、集四部各一卷,不再设有子目。经部收书一百零五种,史部收书五十七种,子部收书三百一十九种;集部收书四百零五种。同一种书不同版本算为一种书,该书目著录了图书书名、卷数、版本、行款、校者、跋者、印记。其中宋元版较多,对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很有价值。现存有民国十八年(1929)江安傅氏藏园刊本。

猜你喜欢

  •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 阴符经考异

    一卷。南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撰。《阴符经考异》,又称《黄帝阴符经注解》。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李筌《阴符经集注》和张果《阴符经注》)流传于宋,引起宋儒研究《阴符经》者聚讼纷争,争论焦点就是《

  • 孟子辨证

    二卷。清谭沄撰。谭沄,湖南湘潭人。官郴州学正。是书首有沄自序,谓《孟子》一书,“先游齐后适梁”者系《史记》之误;以“魏惠成王为有后元年”者为《竹书纪年》之误;以“齐宣王移下十年”者为《资治通鉴》之误。

  • 澹仙诗钞

    四卷。《词钞》四卷。《赋钞》一卷。《文钞》一卷。清熊琏撰。熊琏,生卒年不详,字商珍,号澹仙,又号茹雪山人,江苏如皋人。清代文学家,工词赋。自幼许配陈生。后来陈生得病致残。熊琏又不肯毁婚。陈生早逝,熊琏

  • 启札云锦裳

    八卷。不著撰者姓名。其时代亦不详。此书以书札泛词分类编次。门目猥杂,字句庸腐。实为俗陋之作。

  • 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

    十卷。明慎懋官(生卒年不详)撰。慎懋官,字汝学,湖州(今属浙江省)人。此书有“花木考”六卷、“鸟兽考”一卷、“珍玩考”一卷、“续考”二卷。体例芜杂,或剽取旧说,或参以己语,或标出典,或不标出典,真伪杂

  • 宋史质

    一百卷。明朱洙撰。朱洙字一江,临海(今属浙江)人,正德辛巳进士。是书因宋史而重修,另创义例,大旨是以明继宋,其中,不仅将辽、金两朝列于外国,而且对有元一代的年号尽删削,重新进行排列,以明太祖之高祖追称

  • 疑疑孟

    一卷。清黄本骥撰。是书为司马光《疑孟》作。王充作《刺孟》,冯休作《删孟》,其书皆不传。今传者司马光《疑孟》一编,其持论虽辨而近于刻,转失圣贤之用心,《朱子或问》及《朱子文集》已驳之。本骥此书仿《刺刺孟

  • 唐风集

    三卷。唐杜荀鹤(846-904)撰。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棣(安徽石台)人。相传是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唐昭宗大顺二年(891)中进士第。天复三年(903)春,田頵欲举兵叛杨行密,使其向梁

  • 曝书亭词拾遗

    三卷。附《志异》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清翁之润辑录。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初学者,词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预修《明史》。著有《曝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