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一卷。清胡垣撰。胡垣字紫庭,浦口(今江苏江浦县)人。是书有王先谦序,谓此书“以等韵辨方音,即方音求古韵,并欲有心人依此例广注方音,期于萃音韵之全,览古今之要”,可知胡氏欲从等韵入手阐明方音与古韵。胡氏所据是清末的江浙方音。但胡氏在论述中很强调所作韵图的综合性,他说:“是编音呼声谱总谱,不拘何方字书韵书,皆得以辨其异,会其通。”谓可以囊括古今中外的语音骨架,可使各地语音“总汇一区,使万方可以类聚而群分”,谓“古韵、今韵、等韵三家皆得其通”。是书订声韵总谱十五图。将韵母分为十五部,并对其发音加以描写:舌向上“根”、舌穿牙“坚”、舌抵牙“基”、舌搜牙“孑”、舌向下“钩”,而“冈”、“甘”、“该”、“家”、“高”各韵的发音都是“张口”,“公”、“官”、“支”、“歌”、“孤”各韵的发音都是“笼口”。这十五韵分为开口正呼、开口副呼(齐齿)、合口正呼、合口副呼(撮口)。将声母分为二十二类,分属喉、腭、齿、牙、唇、轻唇。其分类为喉音:根(见)、铿(溪)、亨(晓)、恩(影);腭音:登(端)、吞(透)、能(来)、仍(穰);齿音:真(照)、称(穿)、申(审)、人(日);牙音:增(精)、层(清)、僧(心)、颍(耶);唇音:奔(邦)、喷(滂)、扪(明)、闻(微);轻唇音:分(非)、文(喻)。声调分为五声:阴平亨、阳平痕、上声很、去声恨、入声赫。胡氏将十五韵分列为十五图,每图横列声母,注明属于喉、腭等;纵分四栏,分属开齐合撮。一栏之内再分五行,分列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之字。声、韵、调交合之处列出反切及该小韵的代表字。韵目下注明方音,如“根”韵一图注明“扬州读根韵入声最清”,“福建读根韵如工韵,沔阳读根韵如坚韵”。有音无字之位也都填充切语。是书通例凡一百九十五条,始音呼声韵四图、总谱十五图读法十六条,次平侧声七条、开合呼三条、通转韵五条、音母十四条,次补空五条、韵母领首字二条,次合声翻切法九条、分等法七条、留清去浊法二条、配宫商入乐五条、双声叠韵三条、诗学平仄法一条,次先儒韵学三条、古今韵学四条、今古通韵法三条,次《诗经》韵法五条、《尔雅》韵法三条、群经韵法三条、《文选》韵法一条、《说文》及古字俗字韵法二十四条,次方音十三条、翻译十九条、隐语传声四条,次音韵明理十三条,次自述三条。是书一名《味根轩韵学》,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刊本。

猜你喜欢

  • 两汉笔记

    十二卷,宋钱时撰。钱时,生卒年不详,字子是,号融堂。南宋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西北)人,钱时年幼时超群脱俗,后绝意科举,究明理学,因江东提刑袁甫延请,主讲于象山书院,议论风发,指摘痛快,听他讲课的人总有

  • 古今疏

    十五卷。清朱虚(生卒年不详)撰。朱虚字邵斋,号可庵,又号介庵。曹州(今山东荷泽)人。顺治四年进士。官至绍兴府知府。其书仿《广雅》释名之例。自天地日月至虫草木,各自为篇,加以解释。但其所引资料十分广博,

  • 珠玉词

    一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生平详见《类要》辞目。是书收词一百三十余首,一卷。张先曾为其集作序。,今已佚。《四库全书总目》引《名臣录》,称晏殊词为《珠玉词》。其词多写士大夫宴游嘉会的欢乐、

  • 惺园易说

    二卷。清王杰撰。杰字伟人,号惺园,一号畏堂,乾隆间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端。著有《葆淳阁集》、《惺园易说》等。此易说,卦不必全注,唯睽蹇解三卦六爻全注。其上经只注十卦,下经只注二十五卦,序卦、杂

  • 旗亭记

    二卷。清金兆燕(约公元1775年前后在世)撰。金兆燕,字钟越,一字榕亭,号兰皋生,全椒(今属安徽)人。他幼年聪敏,号称神童,中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历任国子监博士、扬州郡学教授。工诗词,兼擅骈

  • 老子本义

    二卷。清魏源(详见《书古微》)撰。前人注释《老子》者,从战国时韩非、汉河上公、唐傅奕、宋王雱、吕惠卿、苏子由、明焦竑、至清李贽等诸家,各家身处时代不同,注释旨意各异。所述或以刑家言,或引《庄》释《老》

  • 类稿

    十卷。明涂几(约1497前后在世)撰。涂几,字寸约,又字孟规,宜黄(今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志尚高古,隐居著述。尝学于李存,究心象山之学。弘治初(1488)拟进时事策十九篇,因疾不果。几工词赋,得骚

  • 览古评语

    五卷。明陈师(生卒年不详)撰。陈师,字思贞,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而其自署为钱唐,并说考之《汉书》,不当从土旁。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会试副榜,授华亭县教谕,官至永昌府知府。著有《览古评语》、

  • 尚书广听录

    五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奇龄尝语其门人:“《尚书》事实乖错,如武王诰康叔、周公居洛邑、成王宁周公、周公留召公,皆并无此事。”奇龄有见于此,欲注《尚书》而未及,乃取旧时杂记编为此书,凡一百四

  • 证治准绳

    一百二十卷。明王肯堂(生平事迹详见《尚书要旨》)撰。王氏自幼学习医学,弱冠即能治疗其妹之乳痈,以医术名于世。此书又称《六科准绳》、《六科证治准绳》。为丛书。共六种,包括《杂病证治准绳》八卷,《杂病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