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书正辞
三十三卷。清吴光耀撰。吴光耀为湖北江夏人,生卒年不详,约于洪良品同时。吴光耀亦为尊信《古文尚书》者,此书之广博亦略胜洪良品《辨惑》,只是全书繁冗琐碎,不如洪书简明、系统。然书中亦多有可取之处,比如吴光耀认为,司马迁是偶问古文,并不是传授《古文尚书》的专家,而且司马迁时大、小夏侯之学虽然还没有立于学官,但已在民间流传,何况同时还有张生今文、孔安国今文,怎么能确定司马迁所依据的是欧阳氏的本子呢?此说很有见地。本书有光绪十九年(1893年)刊本。
三十三卷。清吴光耀撰。吴光耀为湖北江夏人,生卒年不详,约于洪良品同时。吴光耀亦为尊信《古文尚书》者,此书之广博亦略胜洪良品《辨惑》,只是全书繁冗琐碎,不如洪书简明、系统。然书中亦多有可取之处,比如吴光耀认为,司马迁是偶问古文,并不是传授《古文尚书》的专家,而且司马迁时大、小夏侯之学虽然还没有立于学官,但已在民间流传,何况同时还有张生今文、孔安国今文,怎么能确定司马迁所依据的是欧阳氏的本子呢?此说很有见地。本书有光绪十九年(1893年)刊本。
十四卷。明茅翁积(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茅翁积,字稚延,浙江归安(今吴兴)人。生卒年不详。副使茅坤之子。其性豪荡不羁,以任侠自负。故所作多文酒燕会之词。是集凡诗十卷,文二卷,乐府二卷,而以行状、墓
见《玄学正宗》。
一卷。梁皇侃(488-545)撰。清马国翰辑。侃一作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经学家。著述有《论语义疏》、《礼记讲疏》、《礼记义疏》、《孝经义疏》等。《孝经皇氏义疏》,隋志作三卷,唐志同,书已亡
一卷。清任兆麟撰。兆麟原名廷麟,字文田,一字心斋,江苏震泽(今吴县)人。诸生,嘉庆初举孝廉方正。任氏以《史记·孟子列传》所载事迹疏略不详,诸家所著孟子编年等论辨不一,于是采其确核者,贯穿时事,旁推交通
①八卷,明李乔岱纂修。李乔岱,字宗父,又字东山,陕西洋县人,进士,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来任知县。乔岱知休宁县事五载,创议重修,延都谏邵庶总其事,设局于青云馆,志成凡八卷,曰舆地志、建置志、食货志
三十卷。清张竞光(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张竞光,字觉庵,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工诗。此集每首诗后均列评语,其评语实属不必,多显冗杂,且喧宾夺主。这是明朝末年诗社积习的延续。有清初钞本。
二卷。一名《四八目》。旧本附载《陶潜集》中。唐宋以来,相沿引用,承伪踵谬。今本《陶潜集》实为北齐仆射阳休之所编。阳休之在序录中称:其集先有两本。一本六卷,编排混乱。萧统所撰八卷,又少《五孝传》及《四八
三卷。尺牍三卷。明祝世禄(生卒年不详)撰。祝世禄字世功,江西德兴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尚宝司卿。祝士禄从师耿定向,云游东南进学,与潘去华、王德孺同为耿门高弟。著有《环碧斋小言》。《江西志
二卷。宋赖文俊(生卒年不详)撰。赖文俊,字太素,处州(今属浙江省)人,曾官于建阳,好相地之术,后弃职浪游,号布衣子,世称赖布衣,撰有《绍兴大地八钤》、《三十六钤》、《催官篇》等。《催官篇》一书,分《评
见《太素脉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