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都文粹

吴都文粹

九卷。宋郑虎臣编。郑虎臣字景兆,官会稽尉。里贯生卒不详。其父曾为贾似道所害。德祐初年,贾似道谪授高州团练副使,寻州安置。郑虎臣自请监押贾似道,后诛杀贾似道于木绵庵。是书为吴郡遗文集,收录颇广。其中若李寿朋之札《补新军》、汪应辰的申奏《许浦水军》,赵肃《三十六浦利害》,郏亶《至和塘六得六失》诸篇,均有关兵农大事,颇为重要。其他舆地沿革等亦多有文字。是书虽称《文粹》,但实与地志相表里。东南文献,藉此而有征者不少。与范成大《吴郡志》相辅行,正堪互补。今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公孙尼子

    一卷。周公孙尼(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儒家《公孙尼子》二十八篇。《注》云:“尼子为七十子之弟子。”《隋书·经籍志》云、公孙尼子一卷,《注》尼似孔子弟子。《唐书·艺文志》亦为一卷。

  • 三家诗补遗

    不分卷。清代阮元(1764-1849)撰。阮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任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衔。本书补的是宋代王应麟《诗考》之遗。与在本书之前的范家祥《三家诗拾遗》各有详略。其后

  • 野庵文集

    十卷。明吴宣(约1470前后在世)撰。吴宣,字师尼,号野庵,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景泰四年(1453)举人,授左军督府经历,改中府,升镇远府知府。著有《野庵文集》。此集系其门人王君

  • 南畇稿

    三十九卷。清彭定求(1570-1645)撰,彭定求,字勤止,一字南畇,又字访濂,晚号止庵。学者称其为“南畇先生”。长洲(江苏苏州)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擢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迁国子监司业,晋侍

  • 周易汇解衷翼

    十五卷。清许体元撰。许体元字御万,灵武人。其书大旨以象为主,对于每一卦都是先观本象,次观系辞所取之象。凡时义德用之所在,均在象中见之。许氏认为八卦有本象,有象中之象,有理中之象。又说象中象与理中象各有

  • 唐文续拾遗

    十六卷。清陆心源(1834-1894)辑。生平详见《唐文拾遗》(辞目)。此书为《唐文拾遗》之续编。凡十六卷。《唐文拾遗》行世之后,陆心源又陆续得唐文三百余篇,厘为十六卷。上自朝廷诰敕、以及碑铭序记之文

  • 孟浩然集

    四卷。唐孟浩然(689-740)撰。孟浩然,字浩然,湖北襄阳人。长期隐居故乡鹿门山,吟咏自适。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辟为荆州从事。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长于五言,尤工五律。所作诗深

  • 白云樵唱集

    四卷。《附录》一卷。明王恭撰。王恭,字安中,闽县(今福建闽侯)人,生卒年不详。王恭自称皆山樵者,为“闽中十子”之一。成祖初,以儒士被荐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旋投牒归。著有《白云樵唱集》、《凤台

  • 巴山七种

    二十二卷。清王侃撰。王侃字迟士,西川温江(今属四川省)人,生卒年不详。以贡授州判,不就。著作除本书所收外,尚有《治官记异》、《字通》。《巴山七种》目次为《皇朝冠服志》二卷、《治平要术》一卷、《放言》二

  • 道荣堂文集

    六卷。清陈鹏年(1663-1723)撰。生平见《陈恪勤集》条。本集为陈鹏年自编。诗文本非陈鹏年所长,加之集中亦皆应酬之作,与胸臆抱负无干,故而无何特色。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