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官礼干氏注

周官礼干氏注

一卷。晋干宝撰,清马国翰辑佚。干氏注本与郑(玄)注本偶有相异之处,如“挟日”作“币日”,“有握”作“有幄”,“胸鸣”作“骨鸣”等,盖干氏参用贾(逵)马(融)之本,非全依郑本。此外,干氏还将《周礼》六十职序分列于各职前,盖意在省便读者。干氏注有本郑注为说者,如“羞,饮食也”,“纳亨,纳牲将告杀”,“展牲,若今夕牲”,“和鸾皆以金铃为节”,“礼司徒府中有百官朝会殿”云云,“夜土,若今都候之属”;亦有袭郑义而小变其辞者,如“辟名”云,“辟不当也”,“掌节皆金”云,“汉之铜虎符则其制也”,“条狼氏”云,“今卒辟车之属”;亦有与郑注相异者,如“薮以富得民”云,“薮宜作叟”,“英荡”云,“英,刻书也。荡,竹萌也”;然虽不与郑合,亦可备一说。干氏书今已亡佚,马国翰从群书所引干氏书文辑成此书,刻入《玉函山房辑佚书》。马氏辑本尚有疏误之处,如“饵粉餈”下并引《方言》“饵谓之糕”二句,此非干注文,当删。叙次亦有未合之处,且有遗漏。皆当以孙诒让三家佚注本补正。此外,黄以周据《搜神记》卷十三,在《肆献裸馈食礼通故》中引干氏说云,“五月丙午日中铸阳燧,十一月壬子夜半铸阴燧”,此当是《司烜氏》“夫遂取明火,鉴取明水”之干氏佚注,马(国翰)孙(诒让)并漏辑,当补入。

猜你喜欢

  • 直庐集

    不分卷。清乔莱(1642-1694)撰。乔莱,字子静,号石林,江苏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举应“博学鸿词”一等。好学深思,博览群书,对史学功力尤深。参与

  • 吴梅村词

    一卷。清吴伟业(1609-1672)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鹿樵生,太仓(今属江苏)人。幼禀异慧,受到复社领袖张溥的赏识,被收为弟子。崇祯三年(1630)举人,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

  • 西村集

    八卷。《附录》一卷。明史鉴(1434-1496)撰。史鉴字明古,因家居西村,人称西村先生,江苏吴江人。他隐居不仕,终身布衣。王恕巡抚江南时,闻其名,延见之,与其讨论时政,史鉴指陈利弊,王恕非常佩服其才

  • 乐志堂诗集

    十二卷。《诗续集》三卷。《乐志堂诗略》二卷。清谭莹(生平详见《乐志堂诗集》)撰。该诗集内容可分前后期,早年诗作以华丽为主,晚年则多激壮凄楚之音。集中如《珠江秋糯》、《秋草黄叶》诸律,均为早年在西园吟社

  • 山谷禅喜集

    二卷。明陶元柱编。陶元柱,始末不详。本书编者取凌濛初编《东坡禅喜集》之意,于黄庭坚集中录其阐发禅理之文,别为一书。有四库本。

  • 赤庐札记

    一卷。清代丁泰(生卒年不详)撰。丁泰字履叔,平湖(今浙江省北部)人。此书主要内容为杂论与考证经义,自《周易》到《孟子》仅有二十节,但说经部分不盲从于旧注,较为实事求是。书中还引了许多清代儒家学者的驳论

  • 青门集

    三十一卷。清邵长蘅(1673-1704)撰。邵长蘅,一名衡,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江苏武进人。天性颖悟,读书目睹数行,十岁补诸生,因事除名,束发能诗,弱冠即以诗和古文辞闻名于世。康熙年间客游京师,和施

  • 周易通

    十卷。清浦龙渊撰。浦龙渊字潜夫,吴县人。曾为洪承畴幕僚,由于洪承畴的推荐而官至城步县知县。自认为“六爻之义本一理,四圣之旨本一贯”,由于说易者都以自己的意见解易,才导致卦辞不通于象辞,下卦之辞有的不通

  • 听雨小楼词稿

    二卷。清杨英灿(生卒年不详,约为乾、嘉间人)撰。英灿字梦裳,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其兄杨芳灿、杨揆皆擅风雅,工诗词,名重于当世。英灿少习小令,偶尔得句,颇获二兄赞许。时相从两兄于笔砚之间,达二十余年。

  • 二程文集

    十三卷。《附录》二卷。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合撰。此集属名为明道程子、伊川程子。程颢字伯淳,自谓明道先生。程颐之兄。程颐字正叔,称伊川先生。程氏世居中山,后徙河南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