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卷。元代释梵琦(生卒年不详)撰。梵琦,俗姓朱,字梵琦、楚石或昙耀。明州象山人。据《补续高僧传》卷十四记载:他还在襁褓中时,有“神僧”抚摩过他头,并说:“此佛日也,他时能照烛昏衢乎”,故人称他为“昙
八卷。附《声韵会通辑要粗释》二卷。明王应电(生卒年不详)撰。应电字绍明,昆山(今属江苏)人。受业魏校,著有《周礼传》、《书法指要》、《六书音切》与此书等。此书之作,王氏自序云:“《洪武正韵》间以小篆正
四种,二十七卷。清蒋曰豫撰。蒋曰豫字侑石,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不详。纳粟捐知县,曾官河南蔚州等地。四种为《滂喜斋学录》十一卷(包括《诗经异文》四卷、《韩诗辑》一卷、《论语集解校补》一卷、贾
七卷。王如珪主修,陈世倕、钱元昌纂。王如珪曾为知县。《海盐县图经》,由胡震亨作于明天启朝,清康熙年间,彭孙贻、杨鼎继修纂,未付刊。乾隆初年,王如珪莅任后,阅县志时,见邑志自明天启四年修后,距此时已一百
四卷。旧本题宋孔平仲(见《珩璜新论》)撰。此书所录多为当时琐事,但所载的人或事,多于史实不符之处,漏洞百出。所以关于此书的真伪颇有疑问。《宋史·艺文志》有孔平仲《稗说》一卷,《杂说一卷》,而无此书。赵
十九卷。清刘绍攽撰。刘绍攽,三原人。此书大旨以程传为宗,与《本义》有很大不同,与邵子先天之说也不尽相同。有所独见。唯独对汉儒旧训掊击过当,颇近于颠倒错乱。其议论纵横,也是大抵随文生义,所以往往自相矛盾
一卷。清张承燮撰。承燮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以《史记》为主,参以《孔子家语》、《孔丛子》、《世本》诸书,分年编次则参酌胡仔《孔子编年》、江永《孔子年谱》,于《史记》及诸家异说,颇有订正。此书有
见《石点头》。
二十卷。清史承谦(生卒年不详)撰。史承谦字位存,宜兴(今属江苏省)人,工诗词古文,对两宋至清初名家词集,无不探讨。六种为《爱闲斋笔记》二卷,多为评史谈艺之作;《小眠斋词》四卷,为自撰词集;《静学斋偶志
一卷。清丁显撰。显字问渔,陕西山阳人。是书因李汝珍《音鉴》而作。其大旨则遵李书二十二字,区别唇舌腭齿喉为九声,并三十六母为二十一母:曰见、溪(群)、疑,属腭声;曰端、透(定)、泥,属舌头声;曰帮、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