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城县志

大城县志

八卷。清张象灿修,刘建等纂。张象灿,陕西咸宁人。举人。康熙八年(1669)任大城知县。刘建,大城人,出身进士。张象灿任大城县知县后,逢康熙十二年(1673)诏谕天下通行修志,其遂将明万历志呈报,遭申斥,责其“另行修辑”,不得“草率遗漏,致于严谴。”张象灿则于康熙十二年七月开始修纂,成书于同年九月。此志编排纲目不清,较为混乱。其不足之处有以下三点:一是宫室志,收录衙署、庙寺、街、巷、坊表,使人感到杂乱无章。二是人物志,名宦与乡贤并列其中,侨寓列与乡贤孝子之间,可见编次失伦。三是对乡绅封诰,自以无涉县志,一概删去,只字不载,实为过矣。然灾祥志的记载较为详细,大城县洼淀较多,“相传唐太宗征高丽,万马饮之不涸”。明朝曾发大水二十五次。而清朝自顺治六年至康熙十年(1649- 1671),仅二十二年中水灾竟达八次。此外,地震、蝗、旱等记载也较详。

猜你喜欢

  • 解州安邑县志

    十六卷。清言如泗修,吕滥、郑必阳纂。言如泗、吕滥详见乾隆《解州安邑县运城志》。其志创修于明万历四十六年知县耿启,一修于康熙十年(1671)知县赵增。此后八十余年,未有再加续修。乾隆二十六年,言如泗掌解

  • 经史慧解

    六卷。清蔡含生(生卒年仕履不详)撰。蔡含生字天度,萧山(今浙江省萧山县)人。他与毛奇龄出生同一邑里。《经史慧解》是蔡含生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记述经史中著名的事迹人物,每个人物各论著一篇,共二百二十一篇

  • 书史会要

    九卷。附补遗一卷。明陶宗仪(生平详见《国风尊经》)撰。此书载历代能书之人,上起三皇,下至元代。各卷所记如下:卷一,三皇至秦。卷二,汉与三国。卷三,晋。卷四,宋、齐、梁、陈、北齐、隋。卷五,唐与五代。卷

  • 从戎识略

    二卷。清末刘典(生卒年不详)撰。典字克庵,谥果敏,湖南宁乡人。咸丰六年(1856年)典从湘军将领罗泽南,攻武昌,泽南死,遂从左宗堂,转战江西皖南,积功至布政使、甘陕军务帮办,从左宗堂数十年。该书即记其

  • 物异考

    一卷。明方凤(详见《方改亭奏草》条)撰。此书共一卷,分水异、火异、眚异、木异、金石异、人异、虫异七条,专记历代灾异之事。然历代实事,见于正史、杂史者不可胜记,而方凤只于每条举二、三事,真所谓挂一漏万也

  • 春秋左传读叙录

    一卷。章炳麟(1868-1936)撰。章炳麟字太炎,浙江余姚人,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早年参加同盟会,进行反清宣传和政治活动,曾因《苏报》案与邹容等入狱。辛亥革命后主要从事学术研究。他是我国近代一位极

  • 诸经绪说

    八卷。清李元春撰。元春字仲仁,又字时斋。书首有自序,称“阅诸家经解,喜其博而不尽当心。此所说,不敢袭前人。然亦有前人之唾余,姑以识一时心之所开”等等。卷一至卷二说《易》,卷三说《书》,卷四说《诗》,卷

  • 西夏纪事本末

    三十六卷。清张鉴(1768-1850)撰。张鉴,字春冶,号荀鹤、贞疾居士,别名秋水。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一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早年讲学阮元之诂经精舍,谋划海防,倡导海运,赈济灾区。工诗擅文,

  • 麟经统一篇

    十二卷。明张杞撰。张杞字成夫,湖州(今浙江湖州)人。万历丁酉(1597)举人。官福清县教谕。该书取《春秋》经文中可作八股文题目者,截取二三字为目,以一破题总括其意,又将胡安国《春秋传》之说注之于下。后

  • 信宜县志

    十三卷。清刘启江修,李东绍纂。刘启江,江苏盐城人,举人,乾隆十七年(1752)信宜知县。李东绍,信宜县人,教谕。旧志明万历间县令周世臣创修,其书久已不存。顺治、康熙间两度续修。乾隆间知县刘启江续修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