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埔县志

大埔县志

十二卷。清蔺涛纂修。蔺涛,号愚斋,河南阳武(河南原阳县)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乾隆七年(1742)任知县。明嘉靖间,县令吴思立创修县志,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县令宋嗣京四度复修。《宋志》修后六十余年,版片散佚无存,县令蔺涛倡修县志,聘邑人杨赞烈、饶山等开局纂辑,以旧志二帙,发凡起例,按款分录,历八月于乾隆九年(1744)书成。《大埔县志》乾隆九年(1744)刻本。全书共十二卷,十二门,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营建志,卷三赋役志,卷四学校志,卷五祀典志,卷六秩官志,卷七兵防志,卷八选举志,卷九人物志,卷十风土志,卷十一艺文志,卷十二杂览志。此志每卷作弁言以启其端,分目七十二,比旧志多二十五目,事未著于目者附载,旧志已订者悉存,遗者增补。该志优点,旧志缺仓储、学校、兵制、风土,人物有通志、郡志编载而旧志多未入者,皆补备之。旧志科甲借材异地,祠庙不登祀典者,悉取而厘正。书中所引据前志者,皆分别注明《吴志》、《张志》、《宋志》,便于稽考,使后人能于记载中见前志,此为善本。不足之处,对崇祯志进行删节太多,较可惜。

猜你喜欢

  • 礼记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条)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

  • 从古堂款识学

    ①十六卷。清徐同柏撰。徐同柏(1775-1860),字寿臧,号籀庄,浙江嘉兴人。贡生。徐氏研究金石说古文形义,举证经史,时有心得,乃著《从古堂款识学》十六卷。与徐氏同时的收藏家,如沈氏雪浪斋、张氏清仪

  • 激书

    一名《水田居激书》二卷(《四库提要》作无卷数)。明贺贻孙(详见《诗触》条)撰。此书二卷,二十三篇。自称“深感夫激我者成我之德,故记而述之,”名以《激书》。内容多为愤世疾俗之谈,且证以近事。有的则举古事

  • 东望望阁诗钞

    十六卷。清查亦照(1762-?)撰。查亦照,浙江嘉善人,生平仕履待考。全书无序跋及目录,不分体,编年为序,近体诗居多,七绝不如七律,五古胜七古,诗中大抵登临怀古,题花咏雪,赠答酬酢之作,记叙嘉庆中叶之

  • 郭侍郎奏疏

    十二卷。清郭嵩焘(1818~1891)著。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曾任广东巡抚,总理衙门大臣,并首任驻英公使,后兼驻法公使。著有《养知书屋遗集》、《使西纪程》、《郭嵩焘日记》。郭

  • 攸县志

    五十五卷,首一卷。清王元凯续修,严鸣琦续纂。王元凯,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曾任攸县知县。攸自汉置县,历有明征。志乘创自明初,至万历时已四修。迄清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朱英炽、康熙二十三年(168

  • 说文答问

    一卷。清钱大昕(1728-1814)撰。大昕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间进士,官至少詹事。治学方面颇广,于音韵训诂尤多创见,长于校勘考订。主要著述有《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

  • 读书一得

    四卷。明黄训(详见《名臣经济录》条)撰。黄训喜读书,每读一书,即从中摘取一两件事,论证其是非,积久而成一帙,共四卷,一百九十三条,也有一书中摘取数条的。虽于每条之首各题为“读某书”,但绝非序录、题跋之

  • 闲居录

    一卷。元吾丘衍(1268-1311)撰。吾丘衍字子行,号贞白处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详见《周秦刻石释音》。吾丘衍学问淹通。艺尤精妙,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每有心得,随笔札记。此书即其札记手稿,

  • 六书假借论

    一卷。清曹应钟(生卒年不详)撰。应钟字念生,安徽歙县人。工篆书,著有《啖敢览馆稿》。是编即《啖敢览馆稿》中之一篇,专论六书中之假借。其论曰:“要不外乎郑氏(郑樵)所谓有有义之假借,有无义之假借;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