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宋僧史略

大宋僧史略

三卷。宋代释赞宁(919-1001)撰。赞宁生平事迹详见《宋高僧传》辞条。《大宋僧史略》一书,亦简称《僧史略》,虽名为僧史,事实上是佛教事物及佛教典章制度的起源和沿革的记载。赞宁受宋太祖之命编修此书,根据每卷目录下注有“咸平二年(999)重更修理”文字记载推断、大体作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大宋僧史略》一书共分五十九门。上卷二十三门,从佛降生的年代开始,记载三宝的东传、三藏的翻译、寺宇的创建、中国人出家、服装、受戒、斋忏、礼节、讲经、注释经律论、传禅观、密教、以及西行求法等的起源。中卷十七门,从检约僧人的僧制起,记载行香、唱导、赞呗的缘起、僧官的设置、国师的封号、僧官的俸禄、官辖僧尼的机构、以及在朝廷的班位和内道场等的起源。下卷十九门,从皇帝诞辰僧人讲论经义,到赐紫衣、师号、授官秩、筑戒坛、结法社、赠谥号、对国王的称谓、戒坛的班位、出售度牒、盛经的七宝案、城门置天王像、上元节放灯、以及摩尼教等的起源,最后以总论一篇作结束。对于研究佛教史和佛教制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书记述广泛,考证也较严密,订正了一些史实错误。但也存在某些记载错误,如关于释迦的降生年代,在结论上承袭了周昭王时代降生这种不正确说法就是其中一例。本书中还记载了赞宁一些个人见解。他明确提出皈依佛门之人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主张释子不但要经佛业,也应该钻研儒、道教理。主张佛、儒、道三教要和平相处,帝王对三教不应偏废。认为修禅要根据教乘,不应以利口欺人。在“封授官秩”条中,认为释子竞争官阶,“胡不养其妻子,跪拜君亲”。在“度僧规秩”条中,认为国家出售度牒,以供军需,是败坏佛教的弊举。这些言论见解反映了五代至宋初佛教在社会上和思想上的一些情况。现见载版本有宋藏经本和释法道重刻本。

猜你喜欢

  • 西夏书事

    四十二卷。清吴广成撰。广成字西斋,青浦人。好为古文辞,中年后尤殚心矢学。是书为编年体,汇集有关西夏的历史材料,起自唐中和元年(881),迄于宋绍定四年(1231),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排比成书。“

  • 抱经堂丛书

    二十一种,二百六十三卷。清卢文弨(1717-1795)编辑。卢文弨字召弓,一作绍弓,号矶渔,又号抱经,钱塘(今江苏杭州)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提举湖南学政,历主江浙各书院讲席。其人潜心

  • 现代吴语的研究

    六章。赵元任著。赵元任(1892.11-1982.2)又名宣重。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天津。美籍著名语言学家。1925年后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

  • 尚书古文注

    一卷。汉郑玄注,清黄奭辑本。郑注《尚书》,在清李调元补正南宋王应麟辑本之后,清人又有孔广林、袁钧二人的辑本。而黄奭的辑本,比孔广林的辑本详细,又与袁钧的辑本大致相合。虽然袁本成书略早于黄氏辑本,但它于

  • 广福庙志

    一卷。清丁申辑。丁申,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广福庙祀蒋崇仁、蒋崇义、蒋崇信兄弟三人。三人皆宋宣和间人,多善行,乡人称为蒋自量,纠率义民,为国拒寇,死后为土地神,显灵异。南宋咸淳初度宗皇帝已赐庙匾,加

  • 尚论编

    ①二十卷,明邹泉撰。邹泉字子静,常熟人(今属江苏省),正德年间为国子监生员。邹泉精研书义,晚年放弃科举,隐居涧谷中著书立说,有《四书折衷》、《翼衷》、《口义会粹》、《诗经约说》、《宗圣谱》、《经世格要

  • 凶礼

    一卷。晋孔衍(268-320)撰,清马国翰辑。孔衍,字舒元,孔子二十一世孙,官至广陵相,《晋书》有传。《隋书·经籍志》载其撰《凶礼》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不著录,盖佚已久。杜佑《

  • 巢睫集

    四卷。明曾棨(1372-1432)撰。曾棨为明代诗文作家、书法家。字子启,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永乐二年(1404)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历侍读学士、左春坊大学士,进少詹事。卒赠礼部侍郎,谥襄敏。他才

  • 汉书

    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是奉汉明帝诏命,继续他父亲班彪之业修成《汉书》的。《汉书》并非班固一人所作。他的父亲班彪是

  • 新元史

    二百五十七卷。近人柯绍忞(1850-1933)撰。绍忞字凤荪,又名蓼园,山东胶州(今胶县)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清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侍讲、京师大学堂总监督等职。1914年任清史馆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