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岳杂著

太岳杂著

一卷。明张居正(1525-1582)撰。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张居正少年时即颖敏绝伦,二十二岁成进士。隆庆六年(1572)出任内阁首辅,执政十年,以劳瘁卒。张居正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明代到嘉靖时期,政治腐败,官场贪污成风。张居正执政以后,大力推行整顿和改革。他“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改变了官场中因循苟且的腐朽风气,“虽万里外,令朝下而夕奉行”;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对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起用故河道御史潘季驯治理黄河,使河水不再入淮,大大减轻了黄、淮两河的灾情;积极主张和西北各族,通贡互市;任用名将戚继光,力主练兵备边,使西北边疆,相对安定达数十年之久。张居正的改革,在富国强兵与缓和社会矛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张居正学问渊深,著述颇丰,万历末期有《张太岳集》刊刻行世,此后又有《书经直解》和《太岳杂著》两个单行本流传于世。《太岳杂著》一书,以评论古今为主,而对明代掌故记载尤详,此外还兼及医方杂事等。书中许多记载,纠正了其它书籍的不实之处,如关于广寒殿梁上拆得的“至元通宝”钱,经考证为元朝制造而非辽朝所造。朱彝尊在《日下旧闻考》中引用此条作为考证。又如,书中有关于“殿阁学士之设在洪武革丞相之后,而不是始于永乐朝”及“天下知府有上中下三秩,即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之不同”等掌故的记载,则是郑晓、王世贞诸时人著作所不知者。凡此种种,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此书原本收在《太岳集》中,至崇祯末年被德州人卢世录出,单行于世。另有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张太岳集》本以及1987年荆楚书社出版的《张居正集》本。

猜你喜欢

  • 郑和下西洋考

    无卷数。法国人伯希和(P.Pel1iot)撰,此书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所历之地及他的部下费信等所著书籍版本、文字等进行考证。郑和在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二十八年间,先后七次奉命

  • 后汉书辨疑

    十一卷。清钱大昭撰。钱大昭,有《汉书辨疑》已著录,《后汉书辨疑》体例与他所撰著的《汉书辨疑》大体上相同。统观全书,卷四《安成孝侯赐传》“同抛财产”,引《史记·三代世表》“抛之山中”,证论“抛”字不是古

  • 吕氏春秋新校正

    二十六卷。清毕沅(1703-1797)撰。沅字纕蘅,号灵岩山人。曾著有《夏小正考注》,已著录。此书据梁玉绳《吕子校补序》云:“会其事者卢抱经”云云。而沅说“同志如抱经前辈等又各有所订正,并列卢列审正、

  • 读管子札记

    三卷。清陶鸿庆(生卒年不详)撰。陶鸿庆著有《读诸子札记》,《读管子札记》是收入《读诸子札记》中的第六种。在《读管子札记》中,陶鸿庆阐述了自己对《管子》一书的看法,但有时根据己意妄改原文,出现错误。《续

  • 辩正论

    十卷。唐代释法琳撰。法琳生平事迹详见《破邪论》辞条。法琳为进一步转移当时社会的视听,改变世人对佛教的看法,争取皇上的同情与支持,在继《破邪论》之后,又作《辩正论》十卷。东宫学士陈子良为之作序。《辩正论

  • 两汉博闻

    十二卷。宋杨侃编辑。侃又名大雅,字子正,钱塘人(今杭州市)人,北宋端拱年间(988-989年)中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生卒年不详。所编《两汉博闻》一书,乃《汉书》和《后汉书》之摘录,所摘内容以原书字句

  • 五服异同汇考

    三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乾隆举人,官罗源知县。其学考据明如汉儒而未尝墨守成规,辨析精微如宋儒而未尝空谈虚理。著书三十四种,《考信录》一书

  • 读史记十表

    十卷。清汪越撰,徐克范校。汪越,字师退,又字季超。南陵(今安徽繁昌县)人。康熙举人,史学家,著《读史记十表》、《二楼小习》、《绿影草堂集》。徐克范,字尧民。南阳人。十表是同友人商榷完成的。《四库提要》

  • 广仁类编

    四卷。明王时槐(1522-1605)撰。王时槐,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礼部郎中、福建佥事。累官太仆少卿,降光禄少卿。隆庆末,出为陕西

  • 春秋说略

    十二卷。清郝懿行(详见《易说》)撰。懿行通经学,尤深于小学。该书于乾隆壬子(1792)脱稿,乙卯(1795)校订,嘉庆乙丑(1805年)读法坤宏《春秋取义测》,复加以校订,可见用力之勤。作者在《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