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孔北海集

孔北海集

一卷。汉孔融(153-208)撰。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西南)人。孔丘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少慧,性孝友,好学博览。年十岁,见李膺,膺与宾客均奇之。独太中大夫陈韪讥他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对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韪为之涤感不安。何进辟为侍御史。后又为虎贲中郎将。献帝时,为北海相,立学校,表儒术。寻拜太中大夫。值汉室之乱,志在靖难,然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尝发豪语道:“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吾无忧矣。”献帝都许,徵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后为曹操所杀。据《后汉书》孔融本传载,“魏文帝深好融文辞,叹曰扬班俦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则载《汉少府孔融集》九卷,注曰梁十卷,《录》一卷。较本传所记已多增益。新、旧《唐书》皆作十卷,盖犹梁时之旧本。《宋史》始不著录,则其集宋时已佚。此本乃明人所掇拾。凡表一篇,疏一篇,上书三篇,奏事二篇,议一篇,对一篇,教一篇,书十六篇,碑铭一篇,论四篇,诗六篇,共三十七篇。其中《圣人优劣论》盖一文而偶存二条,编次者遂析为两篇,故此集实为三十六篇。张溥《百三家集》亦载此集,而较此本少《再告高密教令》、《告高密县僚属》二篇。大抵捃拾史传类书,多断简残章,首尾不具。而非隋、唐之旧。苏轼《孔北海赞》序亦称“读其所作《杨氏四公赞》,今本亦无之。则宋人所及见者,今已不具。然人既国器,文亦鸿宝。虽阙佚之余,弥可珍也。”其六言诗之名见于本传。今所传三章,词多浅近,又皆盛称曹操功德。断以孔融之生平,可信其义不出此。即使旧本有之,亦必黄初间购求遗文,赝托孔融作以颂曹操,未可定为真本。本书传世者有《四库全书》本。《乾坤正气集》本。

猜你喜欢

  • 靖海记

    二卷。施琅撰。施琅(1621-1696年),原名郎,字琢公、尊侯,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人。初为郑芝龙部左冲锋,降清后历任同安副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授内大臣,隶汉军镶黄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 微波榭丛书

    十七种,一百四十五卷。清孔继涵编辑。孔继涵字荭谷,曲阜(今山东曲阜)人,乾隆间进士,官至户部郎中。治学深于“三礼”,尤精天文算学,著有《红榈书屋集》等。曾校刻《微波榭丛书》及《算经十书》等,皆称精本。

  • 静思集

    十卷。元郭钰(1316-?)撰。钰字彦章。吉水(今属江西)人。据《江西通志》载,钰元末遭乱,隐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征,辞不就。集前有明洪武二年(1369)庐陵罗大已序,称其有经济,能自守。钰生平大抵转侧

  • 左传官名考

    二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卷首有自序,称春秋时的职官名称见于《左传》者不一而足,于是在公余之暇,取《左传》温习,凡遇诸国官名,各分别抄录,并附载注疏之说于下,与《周官》参校。有国异而官名相同

  • 泊水斋文钞

    三卷。明张慎言(1578-1646)撰。张慎言,字金铭,号藐山。亦称藐姑,山西阳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崇祯时官南京吏部尚书。《千顷堂书目》作号藐姑,疑其自号藐姑山人,而称者各省其文。事迹

  • 王子安集

    十六卷。唐王勃(650-676)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幼聪颖好学,六岁能作文,九岁读颜师古《汉书注》,撰《汉书注指瑕》十卷。乾封元年(666),授官散郎。被沛王招为王府修撰,曾撰

  • 春秋私考

    三十六卷。明季本(见《易学四同》)撰。季本不信《三传》,故于该书释经时,杜撰事实,改易旧文,皆摧破不遗余力,而自为之说。如说惠公仲子非桓公子之母、盗杀郑三卿是晋人派刺客杀之等等,故朱彝尊驳正曰:“近代

  • 深衣释例

    三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任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科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累官御史,尝充四库编修,尤长名物,著有《经典弁

  • 明季忠烈纪实

    二十卷。清徐秉义(生卒年未详)撰。秉义,字彦和,号果亭,江苏昆山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秉义兄弟三人,先后为《明史》总裁官,藏书甚富。秉义有《培林堂书目》,收录明代史

  • 艺菊志

    八卷。清陆廷灿(详见《续茶经》)撰。《艺菊志》是一部记载菊花种植和吟咏菊花诗词的书。陆氏当时居住在崇安县南朔镇,在槎溪上游种植多亩菊花,被称为当朝画圣的王翚曾为陆氏绘艺菊图一幅,一时文人多争相题咏。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