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学算笔谈

学算笔谈

十二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学算笔谈》是华蘅芳对数学诸方面的一部介绍评论性著作,也是一部通俗浅近的教科书。前六卷于1882年完成,后又续成六卷,共得十二卷。《学算笔谈》卷一到卷五论算术,卷六、卷七谈天元术,卷八、卷九论代数,卷十、卷十一为微积分初步,卷十二杂论。其序及卷一“总论算法之理”、卷十二杂论集中反映了华蘅芳对数学的看法及其数学教育的主张。他在自序中主张:“演为算式以习其数,设为问答以穷其趣;法由浅而入深,语虽繁而易晓。”在卷五中他又提出要推陈出新,厚今薄古,吸收外来文化的主张:“算学之事,则宜去故生新。不存先入之见,亦不存中西之见”,“数理渊深,不可限量,其中妙义,任人探索,终无穷尽之时,不可谓此理之外更无他理,此法之外更无他法。”卷五中还提出了“观书之法”。对于数学的重要性,他在序中给予了充分的论证,“算之切于日用,斯须不可离者也。”在卷一中,华蘅芳阐述了数学理论与具体计算方法的关系,“一切算法其初皆从算理而出,唯既得其法,则其理即寓于法之中,可以从法以得理,亦可舍理以用法,苟其法不误,则其理亦必不误也。”华蘅芳对数学的认识和在《学算笔谈》中提出的数学教育主张,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学算笔谈》的版本有1882年《行素轩算稿》本;1885年华氏刊本及1893年重刻本,均藏北京图书馆;1896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1897年陕西味经刊书处刊本;《中西算学汇通本》等多种。

猜你喜欢

  • 春秋左氏传义注

    一卷。晋孙毓撰,清马国翰辑。孙毓字仲,泰山(今山东泰安)人。魏时嗣父观爵吕都亭侯,仕至青州刺史。一云字休朗,北海平昌(今山东昌乐)人,入晋为太常博士,历官长沙、汝南太守。二说未知孰是。《春秋左氏传义注

  • 学古编

    一卷。元吾丘衍(生平详见《周秦刻石释音》)撰。此书为篆刻印章技法之书。首列三十五举,详论书体正变及篆写摹刻之法,次为合用文籍品目,一是小篆品,二是钟鼎品,三是古文品,四是碑刻品,五是器品,六是辨谬品,

  • 南菁札记

    十四种,二十一卷。清溥良编。溥良,生卒年不详。满洲正黄旗人,官三等奉国将军,理藩院左侍郎提督江苏学政。此书是溥良督学江苏时所编。南菁讲舍为瑞安黄体芳所设,后长沙王先谦继之,提倡宗风,聚集了许多学者,丛

  • 西游真诠

    见《西游记》。

  • 致知格物解

    二卷。清代魏裔介(见《孝经注义》)撰。此书上卷记载了二程(程颐、程颢)、朱熹关于格物致知方面的论述,下卷摘列了历代儒家格物致知的学说,书后附有作者所写的“辩格物致知”二篇:一篇叫《致知格物非物欲扦格》

  • 鹅浦集

    六卷。清朱怀朴(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朱怀朴字素仔,历城(山东历城)人,生卒年均不详。诸生,工诗,著有《鹅浦集》。是集凡六卷,其诗风格近宋人,但摹拟太重。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 事物初略

    三十四卷。明吕毖(生卒年不详)撰。吕毖,字贞九,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为三十四卷,卷帙浩繁。杂记事物俚俗语言之所自始。但多剽取《事物纪原》诸书。且语多

  • 丰溪存稿

    一卷。旧本题唐吕从庆撰。吕从庆字世膺,大梁(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从其祖伸官于金陵,黄巢攻金陵时,他走歙之堨田,后遁居旌德万山,称唐遗民,至南唐时乃卒,年九十七岁。其集《历代史志书目》皆无著录。此

  • 绣墨轩诗词

    二卷。清俞庆曾撰。俞庆曾,生平不详,字吉初,浙江德清人,俞樾之孙女,宗舜年之妻。清代词人。此书与俞绣荪《慧福楼幸草》、许之雯《缃芸馆诗钞》合订册。书前有俞陛云所作序言,书后有其夫宗舜年为之跋语。共收诗

  • 本事方释义

    见《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