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古训

尚书古训

六卷。朝鲜丁若镛(1762-1836年)撰。丁若镛字美庸,一字颂甫,号茶山,又号与犹堂,罗州人,官至承旨。丁若镛为朝鲜李朝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的集大成者。丁若镛一生著述多达二百余卷,总名为《与犹堂全书》。本书共六卷,在《与犹堂集》中为二十五至三十卷,为《俟庵经集》中之一种。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认为《尚书》在“五经”中残缺最甚,幸而没有亡佚的,只有文帝时伏生所传的今文二十八篇,其后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皆传伏氏之学;此外,还有孔壁中的古文,有马融、郑玄为之作注。可惜的是,伏氏之学,亡于永嘉;马、郑之学,亡于唐。今存《孔传》,可能为东晋梅赜所为,所幸的是,孔颖达的《尚书正义》以及其他经疏,对于欧阳、大、小夏侯及马、郑之说,也间有引用。因此,丁若镛就令其门人李,就孔颖达的《尚书正义》,掇拾两汉诸家之说;至于《史记》、《说文》等书中所载《尚书》文字,也都加以辑录,考其异同;而《左传》、《国语》、《礼记》、《论语》、《孟子》等书中所引用的《尚书》之文,也都加以采录,并对之加以考订引证。书中虽时有错谬,但其考证大多较为详核,又兼材料丰富,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为奎章阁写本。

猜你喜欢

  • 诗女史

    十四卷。《拾遗》二卷。明田艺蘅编。田艺蘅,字子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田汝成之子。生卒年不详。其著述宏富,有《田子艺集》等,并传于世。本书辑录闺阁之诗,上起古初,下迄明代。《拾遗》二卷则都是宋以前人

  • 三子定论

    五卷。清代王复礼撰。王复礼见《家礼辨定》条。此书编撰宗旨是维护王守仁学说,调停朱、陆二派之争。全书分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卷为《朱子晚年定论》,第二卷为《陆子定论》、第三卷为《王子定论》,第四卷摘录诸家

  • 同治圣德千字文

    一卷,清程寿保(其生平未详)编。是编为歌颂清同治帝平定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的“战功”而作,系拆散梁周兴嗣《千字文》重新编次而成的四言歌诗。起句曰“皇帝御吉,敬天爱民,朝野中外,率土来宾”,篇末以“效嚬寻字

  • 片玉斋存稿

    二卷。明丁元复撰。元复字玉阳,一字应阳。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浙江参议。此编有诗部、文部各一卷,均以体类为序编次。诗部有古风四首,排律十一首,五言律诗三十九首,七言律诗八

  • 夏小正正义

    一卷。清王筠(详见《毛诗重言》)撰。是书主要依靠黄叔琳注本来作解释,其对金履祥、张尔歧及黄说全谬者删之,是非互见者辨之,全谬而易惑后人者亦辨之。书前有咸丰二年(1852)自序,系为此书与它书同刻时总序

  • 诗观集

    三十九卷。《闺秀别集》二卷。清邓汉仪(生卒年未详)编。邓汉仪字孝威,江苏泰州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时已年迈,与孙校蔚,傅山等同被授为中书舍人,放归。约活动于清顺治、康熙年间。年轻时曾

  • 山东军兴纪略

    二十二卷。清管晏、张曜等编撰。管晏,生卒年不详,江苏武进人,曾任山东候补知县。张曜有二,一是湖南善化人张曜,生卒年不详,曾署兖沂兵备道;一为北京大兴人张曜(?-1891),字朗斋,因军功先任知县,后升

  •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一百三十八种,二千八百九十一卷。清高宗敕辑。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高宗弘历敕编此书,命金简(详见《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掌其事。武英殿为清宫殿名,凡官修各书均在此校刊装潢,“聚珍”二字则为高宗赐

  • 三礼叙录

    一卷。元吴徵(生卒年不详)撰。按元有吴澄,字幼清,崇仁(今江西崇仁)人,著有《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此《叙录》有涉及《仪礼》逸经者,则徵与澄盖为一人。是书首为关于《仪礼》者,吴氏以为五经之中未被

  • 经说拾余

    一卷。清胡泉辑。胡泉生平事迹见《经说弟子记》。胡泉根据王阳明《传习录语录》辑出《经传弟子录》之后,又取集中书一百五十篇为《经传弟子录》作疏证。此外如序、记、说、论、书,以及某卷中有援据经语者,除已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