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子说志

屈子说志

正文六卷。卷首《征录》一卷,末附宋玉《九辩》等。清陈远新(生卒年事迹不详)撰。陈远新,字日又,高安(今江西高安)人,清诸生,此书从乾隆十三年(1748)秋开始撰写,花了近一年时间,在“读《骚》于今三十余年”的基础上,“参合古诂时解,舍其所害,取其所得”,撰成此书(《自序》,)。书前有乾隆十四年(1749)沈澜序和同年作者自序,下为凡例,详细说明此书注释体例、方法、作品排次等问题,后为目录。全书共八卷,卷首一卷,有《史记·屈原列传》、班固论、王逸序(总序一,散序十七)、刘勰《辨骚》。正文六卷,卷一《离骚》;卷二《九歌》(从《东皇太一》至《山鬼》,以“之一”至“之九”列出,《国殇》、《礼魂》为“附”);卷三《天问》;卷四《卜居》、《惜诵》、《思美人》、《惜往日》、《抽思》;卷五《桔颂》、《悲回风》、《远游》、《招魂》;卷六《涉江》、《哀郢》、《渔父辞》、《怀沙》,附景差《大招》;卷末一卷,宋玉《九辩》,贾谊《吊屈原文》、《鹏鸟赋》;后为校阅姓氏,跋。此书特点:一是着意屈原作品的写作时代,并根据自己考证对屈原作品重新排序,尤其将《九章》拆散,与《远游》、《招魂》、《卜居》、《渔父》相杂,是历代《楚辞》著作所未见。陈氏对此有详细说明,尽管论据不够充分,可聊备一说。特别是将《九章》分散,与其它同类诗篇相杂,可见不囿于旧说,勇于立新的精神。二是对每篇作品按义分章而注,句有解,章有义,篇首再冠以大义,篇末有结语。对屈原每篇诗作分析得深入、细密。三是刻意求深、求新,不肯蹈袭前人之见。如对依彭咸之解,认为未必是效仿其死;认为“女媭”为屈原侍女,不为无见。故姜亮夫先生赞曰:“然不蹈袭一语,皆出心裁”(《楚辞书目五种》)。但此书亦有牵强之处,如认为《九歌·湘君》“为大婚者所祀”,《九歌·湘夫人》,“为求嗣者所祀”,《离骚》中“高辛”“少康”喻秦,“有虞”指韩、赵、魏三国等,实属荒谬之说。版本有清乾隆十四年(1749)慎余堂刊本,姜亮夫藏一残本。

猜你喜欢

  • 云淙琴趣

    三卷。邵章(1874-1953)撰。邵章字伯絅,号倬庵,浙江杭县(今属浙江余杭)人。光绪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杭州府中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湖北法政学堂及东三省法政学堂监督,法律谘议官,奉天提学使,

  • 沧浪棹歌

    一卷。明陶宗仪(1316-?)撰。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卒年不详。洪武四年(1371)诏征天下儒士,有司曾列其名,引疾不就,后勉为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赴南京礼

  • 昭明太子集

    六卷。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撰。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生平详见《文选残卷》(辞目)。曾编《文选》三十卷,裒集秦汉以来诗文甚富,为总集之祖,对后代文学影响较大。自己也

  • 东园诗集续编

    八卷。明郑纪撰。郑纪,字廷纲,别号东园,仙游(今福建仙游县)人,生卒年不详。天顺四年(1460)进士,累官南户部尚书。有《东园诗集》、《东园文集》(已著录)。此编为郑纪诗集。起初,其子郑主一、郑主敬曾

  • 万泉县志

    ①八卷。清瞿亮邦纂修。瞿亮邦字敬六,江苏常熟县人,出身例贡,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万泉知县,四十七年(1708)升任中书科中书。考万泉县志,始修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符嘉训,续修于顺治十七

  • 夷白斋诗话

    一卷。明顾元庆(详见《云林遗事》)撰。是编论诗,多隔膜之语。如秦韬玉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可谓寒酸穷眼。顾元庆却称其状富贵之象于目前,品题殊误。所录之诗,多猥琐。至议蔡邕《饮马长城窟

  • 化学初阶

    四卷。美国嘉约翰(1824-1901)口译,番禺何了然笔述。嘉约翰,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医师。1853年来华,在广州传教行医。1898年在广州设立疯人院,他在华前后共四十四年,死于广州。他写过许多关于内外

  • 陶斋金石文字跋尾

    一卷。清翁大年撰。翁大年,字叔均,江苏吴江人。书前无序,书末有民国四年(1915)九月罗振玉跋。翁大年于清道光、咸丰年间,与张廷济、刘喜海等人,以金石考订之学著称于当时。据罗跋所述,翁氏所著“古官印考

  • 泰定养生主论

    十六卷。元王珪(生卒年不详)撰。王珪字均章,号中阳老人,又号洞虚子、吴郡(今浙江杭州)人。四十岁时隐居于虞山下。明晓医理及养生之道。此书书名取自《庄子》“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及《养生主》之语。书前有王氏

  • 后汉书补注

    二十四卷。清惠楝撰。惠楝,作有《周易本义辨证》,已著录。《后汉书补注》中只标所注的句子,书中以范晔作《后汉书》史事为主,杂引诸书,考究训诂,引证史实。采集群书编辑成书。把列传分为上中下三卷,为《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