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城条约
一卷。清魏裔介(?-1686)撰。魏裔介,直隶柏乡(今河北柏乡县)人。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官至太子太傅。有《孝经注义》。康熙二十五年卒,追谥文毅。顺治丁酉年(1657),“裔介为左都御使,立此约,以厘清五城之事,凡四十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巡城条约》中有一些无用,甚至无聊的条款,如禁止铺户唱曲,禁止敲击太平鼓,禁止儿童踢石、抛球等等。《巡城条约》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
一卷。清魏裔介(?-1686)撰。魏裔介,直隶柏乡(今河北柏乡县)人。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官至太子太傅。有《孝经注义》。康熙二十五年卒,追谥文毅。顺治丁酉年(1657),“裔介为左都御使,立此约,以厘清五城之事,凡四十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巡城条约》中有一些无用,甚至无聊的条款,如禁止铺户唱曲,禁止敲击太平鼓,禁止儿童踢石、抛球等等。《巡城条约》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
二卷。清左白玉(1820-1856)撰。左白玉,字小莲,江苏阳湖(今常州)人,虞山大令言良玺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多才多艺。此书前有同治五年(1866)上谕全、邵亨豫所写奏言,有秦树声、孙葆田,谢、阮
清曹本荣(详见《奏议稽询》)编。此集为古文选集。集中所收篇章均按体分类,每体之前又都附有文体明辨一条。然因收文颇广,故下列所分子目,冗琐特甚,舛误之处尤多。有的文类选篇又太少。且对所载之文颇多删削,尤
二卷。元林坤(生卒年不详)撰。林坤字载卿,号诚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官翰林,余事不详。此书卷首有周达卿序,称林坤著书十二种,此其一。余十一种,今不知何书。此书主要抄撮各家笔记小说而成,饾饤割裂,
十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是智于建业瓦宫寺说,大庄严寺法慎记,因书未成而身先卒,继由章安、灌顶删定为十卷。择其要用,便于后学。全书开列十章:第一章
一卷。清郑珍(1805-1864)撰。郑珍,字子尹,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1837)中举人。乾隆年间,郑珍家乡的地方官从外地引进山蚕种,在当地推广养蚕,效果颇佳。郑珍了解了整个推广过程,著成《樗茧谱
二十卷。明蔡清(1453-1508)撰。蔡清字介夫,号虚斋,福建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学者。著有《易经蒙引》、《四书蒙引》、《虚斋集》等。是书首有钟惺序,称:“事采其正,物考其详。经不载者,史备之,言
六十卷,附录一卷,清张白撰。张白,字介臣,号定峰,江阴(今江苏江阴)人,县学生,肆力于学,尤精于史,于是穷四十年精力写成《读史大略》一书,另附子晋《史略》一卷。此书从开天辟地的远古时期,直至元末,对其
四卷。清钱坫撰。作序云:“名者,实之徵。古人之言,何尝虚造;率以鄙见就所遐瞻,括成卷册,愧非孙、樊所及道、郭君所及推。”《尔雅》中《释地》、《释丘》、《释山》、《释水》四篇,各家注释仅随义解释,并不明
原五十一卷,今本三十卷。宋王当撰。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自幼好学,举进士不第,元祐中,以苏辙荐,任龙游县尉。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不就。及京为相,不复出仕。卒年72岁。精《易
一卷。元末明初李翀(生卒年不详)撰。李翀生平事迹不详。书中记有元顺帝至正甲辰(1364)及至正丙午(1366)年间事,距明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仅一二年,可知其人已入明。又据书中皆称元为国朝,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