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左传纪事本末

左传纪事本末

五十三卷。高士奇撰。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人。康熙年间,任额外翰林院侍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在讲筵撰《春秋》讲义”,“条分囊括,而为是书”,又著《春秋地名考略》十四卷,详经部春秋类。书前有康熙二十九年(1609年)韩菼序,称其书“特为起例,皆袁氏所无有”,不仅编纂“不遗一传”,而且义例“阐微言而大放厥旨”,“为读《春秋》者法”。纪事本末体史书有《凡例》,自该书始。其前,马骕《左传事纬》虽有《例略》,但其书不归属纪事本末类。此后所修辽、金二史纪事本末,《凡例》在义例谨严、考辨繁琐方面规定更加细密。该书《凡例》以《左传》“实兼综列国之史”,改变书法,“凡列国大事,各从其类,不以时序,而以国序。”这样,便可以尊王室、重宗国、崇霸统、黜僭伪。周,四卷四目附三目。鲁,十一卷十一目附二十目。齐,七卷七目附一目。晋,十一卷十一目附七目。宋,三卷三目附七目。卫,四卷四目附五目。郑,四卷四目附六目。楚,四卷四目附七目。吴,三卷三目附一目。秦,一卷一目。列国,一卷一目,记“春秋灾异”。在取材方面,该书也突破此前纪事本末体取材的局限,凡“三代、秦、汉之书,经史诸子,杂出繁多,其与《左氏》相表里者,皆博取而附载之”(《凡例》)。正文之外,对于“博取”的各种史料,又细分为“补逸”、“考异”、“辨误”、“考证”、“发明”,附载于各条史事之后,并在《凡例》中有明确规定。每卷卷末,均有“臣士奇曰”,评论相关史事。通行本为“四库全书”本,另有“纪事本末汇刻”等本。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了杨伯峻校点本。

猜你喜欢

  • 近报丛谈平虏传

    二卷十九节。不题撰人,书首序署吟啸主人。据序文内容,吟啸主人当即本书作者,不知其真实姓氏。书叙明末崇祯年间满清入犯之事,序中有“今奴贼已遁,海晏可俟”语,则书当成于崇祯三年(1630)。每节有题目,概

  • 巢云轩诗集

    六卷。《续集》五卷。《诗余》一卷。明吴宗儒(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吴宗儒字次鲁,号黄麓,晚号止耕,安徽休宁人。生卒不详。著有《巢云轩诗集》。此集包括正集六卷,续集五卷,诗余一卷。其诗工于声律,然运

  • 老子故

    二卷。清马其昶(详见《毛诗学》)撰。前人研究《老子》者,或倡三教合一,或主儒道一家,所见各异。马其昶认为孔、老之学同出于《易》,又以《老子》比附《中庸》。所以他撰《老子故》,先考述《周易》、《中庸》,

  • 竹书纪年集注

    二卷。清陈诗撰。诗字愚谷,别号大桴山人,蕲州(今属湖北)人。乾隆进士。官至工部主事。其学问渊博,著作丰富。有《竹书纪年集注》等。诗撰是书,经传合者为多,取春秋内外传及周秦诸子事迹相类似者,与为证明。又

  • 春秋咫闻钞

    十二卷。清凌扬藻撰。扬藻字誉、钊,自号药洲花农,又号蠡勺,番禺(今属广东省)人。该书是作者研读《春秋》的心得,条录而成,对前人的观点加以辑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大抵综合三传,折衷众说。该书有清同治年间

  • 幸存录

    六卷。明夏允彝(?-1645)撰。夏允彝字彝仲,号瑗公,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人),明末江南名士,畿社领袖。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长乐县知县,有廉能,极得人望。与张溥等人的复社通声气,为同志

  • 枕函小史

    四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题无卷数)。明闵于忱(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撰。此书共汇刻书三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分二种:一曰《谭史》,二曰《僻史》。盖其所用内府藏本为不全之本之故)。一为《苏长公谭

  • 矿石图说

    一卷 不著撰人,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译。这是一本通俗启蒙类的地质学读物,全书一卷,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总论矿石;其次论矿石的形状性质及化学特性;再次为矿石的分类,作者将矿石分为十二类:石英类、光

  • 永遇乐

    春情风暖莺娇,露浓花重,天气和煦。院落烟收,垂杨舞困,无奈堆金缕。谁家巧纵,青楼弦管,惹起梦云情绪。忆当时、纹衾粲枕,未尝暂孤鸳侣。芳菲易老,故人难聚,到此翻成轻误。阆苑仙遥,蛮笺纵写,何计传深诉。青

  • 万姓统谱

    一百四十六卷,附《氏族博考》十四卷。明凌迪知(生卒年不详)撰。凌迪知字稚哲,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著有《名世类苑》、《太史华句》、《两汉隽言》、《左国腴词》、《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