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征西纪略

征西纪略

一卷。清陆楣撰。陆楣,生卒年不详,字紫宸,江苏无锡人。本书的断限为:自康熙九年(1760年)四月蔡毓荣奉命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四川、湖广军务镇荆州起,至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收复云南止。由于作者是蔡毓荣的“记室”(秘书),因而能以其亲身见闻记述了吴三桂变乱和蔡毓荣在平乱中的作用。当吴三桂未举起叛清旗帜之前,蔡毓荣就曾疏奏朝廷,建议在四川设置重兵,扼险要,固人心,并绘图贴说,可惜未引起重视。吴三桂变乱发生后,蔡毓荣积极投入到平叛战争中。他一方面厚恤士卒,与之同甘苦,又筹集军饷,以安定军心;另一方面提出了进剿之策,即以江西清军牵制长沙,使清廷“并力图岳(州)”,获得康熙帝允准。在收复岳州的战役中,蔡毓荣率本部军奋战了八个月,他每战必亲自指挥,昼夜焦劳,以致须发尽白。清军收复岳州后,蔡毓荣遵康熙之命,率五千五百余名绿营兵,会同征南将军赖塔、云贵总督赵良栋合力攻取云南。在清军的沉重打击下,吴三桂(已于康熙十八年病死湖南)的孙子吴世旸、部将郭壮图父子走头无路,自杀身亡。至此,清廷取得了平叛的最后胜利。接着,清廷也论功行赏,晋蔡毓荣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云南、贵州军务,加十七级。陆楣的好友沈楙德在该书跋中说,关于吴三桂变乱一事,“国史志其宏纲,而先生(陆楣)述其细目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本书为光绪二年世楷堂刊本,收入《昭代丛书》中。

猜你喜欢

  • 释草小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程氏生平见“果蠃转语记”。是书专释草名,全书十四篇文章。每释一种草本植物,必据《尔雅》、《说文》、《本草纲目》、《群芳谱》等书,考辨异名,分析异同,探究源流,论定是非。所言尚颇取证于

  • 春秋潜潭巴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中的一种,又名《春秋纬潜潭巴》。言灾异及天人相感之道。其中记日蚀于六十甲子日每天出现所主何事,均详加记载,极为琐细。又认为君臣合德,道度协中,天

  • 匮慧山房诗集

    四卷。清吴超然(生卒年不详)撰。约为同光间人。吴超然字韵霆,湖南益阳人。同治六年举人。他幼负俊才,喜为恢奇之言。此集为作者卒后,友人廖树蘅为之付刊。其诗大抵才思横溢,词藻缤纷,风格模仿李白。就中以七古

  • 同文千字文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卷首有天启(1621-1627)中田艺蘅序。中分“好爵自縻”以上为上卷,“都邑华夏”以下为下卷。每字先列楷体,注以音义,次以篆隶草诸体附之。更于篆体以下说解字形。从田序可知,是书作

  • 董礼部集

    八卷。明董嗣成(1560-1595)撰。董嗣成,字伯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礼部员外郎。时给事中李献可等以疏请预教元子贬斥,嗣成持疏争之,帝怒,夺职归。万历二十三年卒,年

  • 诸真玄奥集成

    九卷。明朱载(生平事迹均不详)编。宋元之间以倡仙佛同源而著名者,有石泰、薛氏、陈楠、葛长庚等。究其源,皆出于张伯端、萧廷之、赵友钦。其所言皆《悟真篇》之旨。朱载编此书,也提倡仙佛同源之说。此书又作《诸

  • 吴子

    一卷。吴起(?-前381年)撰。吴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他“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后来齐攻鲁,因吴起妻为齐女而被鲁人疑忌,起乃杀

  • 谯子法训

    一卷。晋谯撰(见《论语注》条)《隋书·经籍志》儒家,《法训》八卷。《唐书·艺文志》、《意林》均谓八卷。失传。马国翰汇采为一卷。黄以周曾补辑之,其书未见。周之人品不高,然史称其诵读《坟典》,欣然以忘寝食

  • 东冈集

    十卷。明柯暹(1390-?)撰。柯暹,字启辉(一作景辉),更字用晦,浙江建德人。明永乐三年(1405)中举人,年仅十六岁,次年参与修纂《永乐大典》,并选入翰林。因进《玄兔诗》,授户科给事中。洪熙间累官

  • 会语续录

    二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此书是罗汝芳于万历十四年(1586)游南京时讲学之语,其门人杨起元加以评语,国子监祭酒赵志皋为之刊刻。罗汝芳曾著有《会语》,所以此编题为《会语续录》,书首有自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