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徂徕石先生文集

徂徕石先生文集

二十卷。末一卷。宋石介(1005-1045)撰。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兖州奉苻(今山东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太子中允。官至山东郓城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好学深思,身居要职,识高而心静,惩恶扬善。同时,与范仲淹、富弼、韩琦执政。著有《徂徕石先生文集》、《唐鉴》、《警戒奸臣》等。此集为石介平生著作合集。因其尝讲学于家乡徂徕山下,人称徂徕先生,故以名集。共二十卷计有颂十篇、诗一百三十四首、杂著四十篇、论十二篇、书四十篇、序八篇、记十一篇、启五篇、表一篇、文四篇。另有附录四则:之一收佚文八篇;之二收作者志传四篇;之三收作品序跋二十二篇、祠记九篇;之四辑录作者生平事迹及后人评论。石介是宋代理学的先驱,主张文章为儒家道统服务,推崇王权,排斥佛、老,反对骈文。其在古文创作上成绩不大。此集为作者手编,约成书于庆历三年(1043),宋代就有刻本。清代流传的宋本有:平津馆藏本、渔洋书库藏本、潍县张次陶藏本,光绪十年(1884)刻本。目前最为完善的本子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燕山石键的校刻本。今人陈植锷点校的《徂徕石先生文集》根据张次陶藏明人影宋钞《新雕徂徕石先生全集》,又参看清代其它通行版本,整理点校于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猜你喜欢

  • 正字通

    十二卷。明张自烈(1564-1650)撰。自烈字尔公,号芑山,宜春(今属江西)人。崇祯末为南京国子监生,入清累征不就,晚年卜居庐山。博学洽闻,著作尚有《四书大全辨》、《诸家辨》、《古今文辨》等十余种,

  • 不得己辩

    意大利国利类思撰。利类思生平籍里见《鹰论》条。清初世祖重西法,命汤若望、南怀仁等入钦天监。以新法造历书,颁行天下。顺治末,吴明烜、杨光先等忌而攻之。康熙三年,辅政大臣投汤若望、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四

  • 金匮钩元

    见《金匮钩玄》。

  • 汪刻隶续

    二十一卷。宋洪适撰。清汪日秀校刊。参见《汪刻隶释》。是本刊于汪氏校刊《隶释》之次年,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当时汪氏跋于卷末,谓是本乃据金风亭长藏抄之本校以近刻而成。所谓近刻,系朱彝尊据范氏天一阁

  • 持志塾言

    二卷,清刘熙载(1813-1881)撰。熙载字伯简,一字融斋,江苏兴化人。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等职。熙载治经无汉宋之门户,自子、史、天文、算法、字学、韵学靡不通晓。所著《昨非集》四卷,《说文叠韵》二卷,《

  • 东斋记事

    六卷。宋范镇(1001-1087)撰。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进士出身,仁宗时知谏院,后为翰林学士。神宗朝,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户部侍郎退位。哲宗即位,提举崇福官,累封蜀郡公。范镇平生与

  • 郁离子

    二卷。明刘基(1311-1375)撰。刘基,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省)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便弃官归乡隐居。后出任江浙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于是刘基回

  • 昌言

    汉仲长统(179-220)撰。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邹县西南)人。长统敢直言,不拘小节,时人称为“狂生”。州郡召用,皆称疾不就,后任尚书郎参曹操军事。《昌言》又名《仲长子昌言》,“昌”即“当”

  • 进修录

    三卷。明冯渠(生卒年不详)撰。冯渠,字谦川,新城(今江西新城县)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此书三卷,全规仿《论语》之文,又仿《论语》分为二十篇。属王通《中说》之类。

  • 汉诗统笺

    三卷。清陈本礼(1739-1818)撰。陈本礼字嘉会,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为嘉庆年间诗人。《汉诗统笺》共包括郊祀歌、铙歌、安世房中歌三部分。陈氏以为读汉诗以上述三种最难读,而这三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