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成都文类

成都文类

五十卷。宋袁说友(1140-1204)编。说友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福建建瓯)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官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后罢相,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著有《东塘集》。《成都文类》原题袁说友编,诸家著录均执此说。是编前有说友序,盖其庆元五年(1199)为四川安抚使时所作。然卷首别有题名一页,称迪功郎监永康军崇德庙扈仲荣、迪功郎新差充利州州学教授杨汝明、从事郎广安军军学教授费士威、从事郎前成都府学教授何德固、文林郎山南西道节度掌书记宋德之、文林郎前利州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赵震、宣教郎新奏辟知绵州魏城县主管劝农公事徐景望、奉议郎新云安军使兼知夔州云安县主管劝农公事借绯程遇编集。而不列说友之名。说友序中亦但云爰属僚士,摭诸方策,裒诸碑志,而无自为裁定之语。然则此集之编,出说友之意。此集之成,则出八人之手。所录凡赋一卷、诗歌十四卷、文三十五卷。上起西汉,下迄孝宗淳熙间,凡一千篇有奇。分十一门,以文体相从,故曰文类。每类之中,又各有子目,颇伤繁碎。然《昭明文选》已创是例,宋人编杜甫、苏轼诗亦往往如斯。当时风尚使然。以周复俊《全蜀艺文志》校之,所载不免于挂漏。然创始者难工,踵事者易密,固不能一例视之。且使先无此书,则逸篇遗什,复俊必有不能尽考者。其搜辑之功,亦何可尽没。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沈凤冈集

    四卷。明沈良才(约1550年前后在世)撰。沈良才字凤冈,泰州(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沈凤冈集》。此集共四卷。其诗文成就不高,其诗尚未入格,诗风平

  • 别本了庵诗集

    十卷。清王岱(约1654年前后在世)撰。王岱,字山长,号了葊,湖南湘潭人。崇祯年间举人,官随州学政,曾荐举博学鸿词。王岱工诗文,能书画,山水奇变,尤善人物花卉。著有《且园近集》、《且园近诗》、《了葊文

  • 六书类纂

    九卷。清吴锦章(生卒年不详)撰。锦章兴山(今属湖北)人,尝为官于湖南。是书分类纂集说解,旨在为读者解决六书之惑。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五卷为原体篇、偏旁考、补逸、篆文类似考、建首之文,下编四卷为分析本字

  • 武昌纪事

    二卷。清陈徽言(?-1857)撰。陈徽言,字炯斋,剑川(今云南省大理)人。曾任国子监典簿。《武昌纪事》卷一以日记体记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占武昌、汉阳始末;卷二为杂论,记载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

  • 孟子拾遗

    一卷。清胡清瑞(详见《论语赘说》)撰。是书大抵皆斥程朱的名尊孔子而实背孔子,取郑注及本书以相申发阐明,谓:“以经诂经,或冀谬不千里耳。”以为《孟子》一书于汉唐时只是传不是经,盖儒者徒托空谈,与《诗》、

  • 春秋徐氏音

    一卷。晋徐邈撰,清马国翰辑。据《晋书·徐邈传》,徐邈著有《春秋音》,今佚。马国翰从《经典释文》并参考《集韵》,辑录佚文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该辑本对研究古音韵有一定参考价值。

  • 淮南子正误

    十二卷。清陈昌齐(1743-1820)撰。昌齐校订诸子,有《秋正误》、《刘子正误》等,而其中尤以《淮南子正误》为最详。昌齐校订《淮南子》,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版本校者。如《俶真训》“莫先见其

  • 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考

    六卷。清常茂徕撰。茂徕字秋厓,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潜研经学,尤深于《春秋》三传,著有《春秋女谱》、《洛阳石刻录》及该书行于世。该书撰成于清道光二十年(1804),对陈厚耀《春秋世族谱》重加校订增补。

  • 官职训

    三国吴韦昭撰。是书已佚,清毕沅辑得三条,附于《释名补遗》内。参见“辨释名”。

  • 诗论

    一卷。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宋考据学家。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曾任太平州教授、吏部尚书等职。著有《禹贡论》、《演繁露》、《易老通言》、《考古论》等。《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