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拾遗记

拾遗记

十卷。晋王嘉(?-约390)撰。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东晋时著名的方士。《晋书》本传说他常年隐居于东阳谷,不食五谷,不穿华服,清虚服气,弟子受业者数百人,都住在山洞里。后来迁居终南山,又迁倒兽山。前秦主苻坚屡次征召,不肯出来。王嘉能预测未来之事,常常应验。后秦姚苌入长安,因预卜未来不如姚苌意被杀。此书据梁萧绮《拾遗记》序称,原为十九卷,二百二十篇,苻秦末世,因战乱散佚,萧绮掇拾残文,删繁存实,合为十卷,并为之作“录”。故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以为此书是萧绮托名王嘉所作,经后人研究考证,这是没有根据的。又宋晁载之引唐张柬之说,以为是虞义所造(《续谈助》)亦无确证。《拾遗记》是一部兼有志怪和杂事性质的古小说集,共十卷。前九卷记上古庖牺氏至东晋各代历史逸闻。卷一记庖牺、神农、黄帝、少昊、高阳、高辛、尧、舜八代事;卷二至卷四记夏至秦事;卷五、卷六记汉事;卷七、卷八记三国事;卷九记晋事及石赵事。所记人物事件诸般事物,全系神话和传说。卷十独记名山,凡昆仑、蓬莱、方丈、瀛洲、员峤、贷舆、昆吾、洞庭八山。渲染奇异景物,间记神仙人物。所叙事件虽“十不一真”,多为宣扬神仙方术、荒诞不经的内容,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对帝王和上层贵族荒淫、奢靡的生活,有形象的揭露和描述。有些篇章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感情。有的则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的斗争精神,如“贯月槎”、“沦波舟”等传说,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拾遗记》记载历史传闻,虽仍然具有“丛残小语”的特点,但能借一点历史传说为引线,铺陈成首尾完整,情节曲折,浓烈浪漫的故事,颇有小说意味。文字绮丽,辞藻丰茂,幻想奇特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书中所记故事,如卷六刘向校书,贾逵诵经,卷八吕蒙学《易》,白猿幻化为人,卷十采药人误入仙洞等,后人多引为故实。《拾遗记》在魏晋小说上占有重要地位,并直接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拾遗记》的版本较多,主要有明世德堂翻宋本、《古今逸史》本、《稗海》本、《汉魏丛书》本、《广汉魏丛书》本、《秘书二十一种》本、《四库全书》本、《古今小史》本等。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齐治平以明世德堂翻宋本为底本,校以毛扆校本等的校注本,最为完善。

猜你喜欢

  • 顾氏家集

    八种,二十一卷,附录二卷。顾燮光(1875-1949)编。顾燮光字鼎梅,浙江绍兴人。清光绪年间廪贡生。善书画,尤好金石碑版之学,著有金石著作数种及《非儒非侠使斋诗文集》。是编为顾燮光汇集自曾祖及兄四代

  • 医贯砭

    二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徐氏针对明清温补之风盛行,择赵献可《医贯》背理之处详加辨析,予以贬斥。明赵献可推崇薛己的温补学说,作《医贯》阐述薛氏《医案》之说,其书以命门、真水、真火为

  • 断肠词

    一卷。宋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撰。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海宁人。其生平详见《断肠集》(辞目)。是集前有“纪略”一篇,称为“文公侄女”。但朱熹自为新安人,流寓闽中。考年谱世系,亦别无兄弟,疑依附

  • 叙州府志

    四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麟祥修,邱晋成纂。王麟祥,字星生,山西浦州人,进士,曾任叙州府知府。邱晋成,字云帆,宜宾人,光绪优贡,曾任江安训导。叙州府志,始修于明周文安,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州何

  • 学统

    五十六卷。清熊赐履(1635-1709)撰。熊赐履,字敬修,一字青岳,号素九,一号愚斋,孝感(今属湖北)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大学士。尊奉程朱理学,主张非《六经》、《论语》、《孟子》之书

  • 雪园诗集

    六卷。清梁珪(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梁珪,字至铉,号雪园,福建长乐人,生卒年均不详。曾客游江南、两湖、江西等地。工于诗。此集前有其友袁奂的序言,称其诗作于康熙三年(1664)。六卷依次为《灵峰草》

  • 海忠介年谱

    一卷。清王国宪编撰。作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谱记明朝海瑞事实。海瑞字刚峰,广东琼山人,嘉靖举人,官至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卒谥忠介。谱中录文过多。现存稿本。

  • 古今逸史

    五十五种,二百三十三卷。明吴琯编。吴琯为漳州府漳浦(今属福建省)人,生卒年不详。《四库提要》云吴氏为隆庆辛未年(1571)进士,王重民已考证其误。其人曾校刊《古诗纪》,并依其范例编辑《唐诗纪》一百七十

  • 妙贯堂余谭

    六卷。清裘若宏(生卒年不详)撰。裘若宏字任远,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康熙举人。《妙贯堂余谭》是裘若宏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多是论述旧闻,随事论断,共分五类,论述谭史、谭学、谭诗、清谭、杂谭。另又论述

  • 陶朱公养鱼法

    见《养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