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救文格论

救文格论

一卷、杂录一卷。清初顾炎武(详见《日知录》)撰。是书摘选《日知录》,载自吴方震《说铃》中。潘来作《日知录》序,题其成于康熙乙亥(1695),徐倬作《说铃》序,乃称之成于康熙乙酉(1705),《日知录》成书十年后方有《说铃》。毛先舒撰著《噀书》,曾参考《救文格论》、《日知录》。可见,当时却有此书流传于世,后来才编入《日知录》中。并非时人割删,另立书名,内容多为论史之文。现有道光五年(1825)聚秀堂《说铃》本,1879年上海淞隐阁《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排印本,1885年《亭林遗书补遗》本,清宣统至民国年间上海国学扶轮社辑《古今说部丛书》排印本。

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2)著。顾炎武原名继绅,更名绛,字忠靖。弘光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圭年等,世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参与“复社”及反清活动。工诗文,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地理、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皆有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此书顾炎武在广泛涉猎历代典籍基础上,为澄清和解决一些有关的历史事实和问题而作。共收录文章十余篇,包括《论史家之误》、《古人不以甲子名岁》、《史重书日例》、《史家追纪月日之法》、《史家月日不必顺序》、《以干支为年号》、《年号地名必全书》、《古人必以日月系年》、《论史家书郡县同名之例》、《史书之一年两号》、《日分十二时之始》等。顾炎武对学习和研究历史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要素(如时间、年号、纪年法、表志、地理、职方等)进行了详细而又精练的论述,并对有关的一些历史问题(如史家变乱年号之始,历史上为何有一人两地祀之现象)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其结论有其独到之处。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有清佚名辑《国朝名人著述丛书》(收录该书》之一,光绪五年(1879)上海淞隐阁铅印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畸人十篇

    二卷,附《西琴曲意》一卷。明朝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此书成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共二卷,十篇,体载采取自设问答的形式,以申天主教之说。第一篇为人寿既过,误犹为有;第二篇谓人

  • 方众甫集

    十四卷。明方应选(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方应选,字众甫,别号明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卢龙兵备副使。应选初牧汝州,刻有《汝上诗文》二集。是集为方应选诗

  • 增修筹饷事例

    四卷。清同治五年(1866)户部奉旨增修。是书首列同治五年九月二十日部奏增修筹饷事例和现行常例、请行文各省遵照的奏折。是书根据咸丰元年以来办过的成案,整理归纳为《筹饷事例》若干条。分为元亨利贞四卷。前

  • 杏庭摘稿

    一卷。元洪焱祖(1262-?)撰。焱祖,字潜夫。歙县(今属安徽)人。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后以休宁县尹致其仕。此集为其子浦江尉在所编。因焱祖居处有银杏树、大百围,并以杏亭自号,遂以名集。《四库

  • 五方便念佛门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五方便念佛门》是四三昧中常行常坐两种三昧所摄。禅观分五门:一是凝禅,二是制心禅,三是体真禅,四是方便随缘禅,五是息二边分别禅之次第。内开念佛

  • 老子化胡说考证

    一卷。近人王维成撰。王维成,其人不详,撰有《老子化胡经考证》一卷。关于老子入西戎化胡之说,由来已久,但具体起于何时,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此说约起于东汉,渐成于魏晋之际,定型于晋以后。经南北朝及隋唐,每

  • 职思堂法帖

    八卷。清江湄(生卒年不详)辑。江湄,字秋水,生平籍贯不详。该帖刻成于康熙壬子(1672),上取自魏晋,下迄于宋元,共分八卷。卷首为王羲之的《雨后帖》,王氏该书帖《宣和书谱》中未收,却颇为元明鉴藏家推重

  • 复初斋文集

    三十五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北京大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内阁学士。精心汲古,金石、谱录书画、词章,皆能摘抉精审;书法冠绝一时,海内求书碑

  • 豫章文集

    十七卷。宋罗从彦(1172-1235)撰。罗从彦,字仲素,南剑沙县(今福建沙县)人。以累举恩授惠州博罗县主簿。素慕杨时,时为萧山县令,从彦徒步去问学于他。后入罗浮山,筑室静坐,绝意仕途。朱熹曾说:“龟

  • 宗室王公世职章京爵秩袭次全详

    不分卷。清黄表(生卒年不详)撰。表字君开。该书统编清宗室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之爵秩。列表遵照横格定式,直则得其辈分,横则辨其亲疏。其功绩事迹载于国史《玉牒》中,故不立传。《玉牒》经1900年八国联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