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书

明书

①四十五卷。明邓元锡撰。是书记录明太祖至世宗间史事,计帝典十卷,后妃内经一卷,外戚传一卷,宦官传一卷,臣谟五卷,名臣九卷,循吏三卷,能吏一卷,忠节一卷,将谟一卷,名将一卷,理学三卷,文学二卷,心学三卷,列女一卷。其中分类芜杂,有不少舛误、颠倒。② 一百七十一卷。清傅维鳞撰。傅维鳞字掌雷,一字歉斋,初名维桢,明末吏部尚书傅永淳之子,灵寿人。傅维桢为顺治年间进士,由编修出任东昌兵备道,以治行第一,升左副都御史,曾上《劝学疏》,语极恳切,累进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著有《歉斋说书》、《四思堂文集》。《明书》由其子傅燮诇(汀州府知府)所镌。康熙十八(1679年)诏修《明史》时曾征此书入史馆。该书原有三百卷,《四库全书》载浙江孙仰曾家藏本仅一百七十卷,包括本纪十九卷,世家三十三卷,宫闱纪二卷,表十二卷,志二十二卷,记五卷,世家列传七十六卷,叙传二卷,作者自称搜求明代行藏印钞诸书,与家乘文集碑志聚书三百余种,九千多卷,同时还参考《实录》,考订异同而成书,可见史料来源是相当广博的。但该书体例庞杂,失当之处也颇多,例如土田、赋役、食货分三志,服玺、舆卫分二志,皆是《通典》、《文献通考》类书之体,非史法也;刘基不入勋臣、宋濂不入文学,却以曾经仕元,均与危素等人列入杂传等等,不可尽数。大概是傅维鳞所处时代距明亡不远,而一代之史记载浩繁,非综括始终不能得其条理,作者以一人之力虽能凑合成编,但动辄矛盾,亦是势所难免的。

猜你喜欢

  • 槎翁诗集

    八卷。明刘崧(1321-1381)撰。刘崧初名楚,字子高,江西泰和人,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1370)以人材荐,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今北京)按察司副使,后为胡惟庸所恶,坐事谪输作,不久放归。洪武

  • 易序图说

    二卷。明秦镛撰。秦镛字大音,江苏无锡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历官清江知县,河南通御史。此书以《序卦》言义理而不及象数,因合先天、后天而求之。上经分五节,象阳。下经分四节,象阴。合上下为九以象乾之

  • 秦邮帖

    四卷。清师亮采辑。师亮采字禹门。嘉庆十九年(1814),署高邮知州,属金匮钱泳聚诸名迹刻石,置于文游台四贤祠。第一卷为苏轼《春帖子词》、《墨妙亭诗》、《烟江叠嶂图诗》、《挑耳图题后》。第二卷为苏轼《清

  • 刘氏政论

    一卷。三国魏刘廙(180-221)撰。清马国翰辑。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今河南镇平县东南)人,事曹操为丞相掾属。汉文帝即位,官侍中,封关内侯,著书数十篇。清马国翰所辑《刘氏政论》一卷,实为一篇。《续

  • 龙皋文集

    十九卷。明陆简(1442-1495)撰。陆简,字廉伯,一字敬行,号治斋,别号龙皋,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编修,官至少詹事兼侍讲学士。著有《龙皋文集》。是集为陆简文集。凡

  • 江右诗稿

    二卷。明李先芳(约1561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撰。李先芳生平详见《读诗私记》辞目)。宋弼山《左明诗钞》称其有《李氏山房诗录》。不著卷数。邢侗《来禽馆集》有《李先芳行状》,称所著《东岱山房稿》三十卷

  • 吴氏一家稿

    十八种,八十三卷。清吴清鹏编。吴清鹏字程九,号西穀,嘉庆年间进士,由翰林历官御史、顺天府府丞。是书汇辑其父子兄弟叔侄多人诗文稿而成,以其父吴锡麒所撰最多,如《有正味斋诗集》十二卷、《有正味斋骈体文》二

  • 大学问答

    一卷。清赵承恩撰。承恩字省庵,江西金溪人。是篇大旨以王阳明为宗。认为大学乃大人之学,所以使天下人明通公溥。“亲民”的“亲”字不作新解,亲民乃视一家之人如一身,一国之人如一家,天下之人如一国,新民只是亲

  • 秋仙遗谱

    十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按其版式是明刊本。书名取自《孟子·告子上》的“弈秋”,以为弈仙秋所遗之棋谱。书前冠以马融《围棋赋》、班固《弈旨》、张拟《棋经》、刘仲甫《棋法》及《围棋》十诀。前集八卷,后诀四卷。

  • 周易标义

    三卷。清李彪撰。李彪字星海,云南弥渡人。作者先著谈易八卷。后又取全书逐节逐卦略标其义,以便稽考,撰成此书。书中注释十分简略,大抵以易理为宗,不言象数。每卦之下先按邵子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