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经图释

易经图释

十二卷。明刘定之(1409-1469)撰。定之字主敬,号呆斋,谥文安,江西,永新人。正统六年(1436)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明史》有传。该书用古本,以上下经及十翼分为十卷,但其中《象传》则以《大象》为《象传上》、《小象》为《象传下》,与古本小异。他认为“象”分大小,犹“雅”分大小,出于孔子所定。卷首列“先天”、“后天”诸图,大体与《本义》相同,只是不列河图、洛书,大概因为他的学说皆由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互推,不太用奇偶方位之故。他在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下注云:“此图二经十传,皆无明文可见。”又图末总注云:“以上诸图,昔者学易之家失其传,而异端方士秘藏焉。邵子始复取归于《易》。程子与之同时,而于《易传》向置之不论,岂未尝得见此于邵子欤?,,则虽坚主陈抟之学,而亦微觉其未安矣。上经、下经每卦六爻,各总为一图,都用俪偶之辞概括爻义,左右上下,以次排列,而用墨线分合交贯,很象坊本讲章的节旨。《彖传》则上经、下经各为一总图,横排六十四卦,而用卦德、卦象、卦体、卦变直列四格,再把经文分隶之,就象史家的年表。《大象》以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为纲,以经文相类者分配其下;《小象》则似一个等韵图谱,以三百八十四爻为经,四声十九部为纬。这些东西与经义关系都不很大。《文言》、《系辞》则或一节为一图,或总括数节为一图,各标其语脉相连之处。《说卦传》前几节,仍以先天、后天诸说作图;其取象诸节,另作一表,经以八卦,纬以天象、地法、人身、物类、草木、鸟兽六格,填列传文,也毫无取义。《序卦》只有反对一图,《杂卦》不为图,也不置一语。因为该书大旨在标示六爻之义,其余都是杂凑足卷、蔓衍成书。《四库总目》入存目。有《刘文安公全集》刻本。

猜你喜欢

  • 十三经拾遗

    十六卷。清王朝渠(生卒年不详)撰。朝渠字揆方,号达诠,江西万年(今万年县)人。乾隆四十四年举人,由大挑选义宁州训导,勤于其职,课士有方,升任直隶宁河县知县,兴利除害,培养人材,有循吏之称。生平植品砥行

  • 龙沙学录

    六卷。明王在晋(生卒年不详)撰。王在晋字明初,太仓(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由中书舍人,累迁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3),擢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旋改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元年(1628),历刑、兵两

  • 碧川文选

    四卷。明杨守址(1436-1512)撰。杨守址,字维立,号碧川,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累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南京吏部右侍郎,进尚书。守址博极群书,以乃兄守陈为师,学行相等

  • 雪山集

    十六卷。宋王质(1127-1189)撰。王质,字景文,兴国(今江西兴国县)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为太学正。孝宗屡易相国,质上疏极论。为忌者所谗,被罢官。虞允文因其性格耿直荐为右正言。时中贵人

  • 丹溪手镜

    三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此书为朱震亨晚年所作,当时未及刊行,后经明天启间义乌令吴尚默令医官丁承祖校刊印行。上卷载论八篇,证治六十七种;中卷载论三篇,证治四十九种;下卷有论二篇,证治三十二

  • 援守井研纪略

    一卷。清董贻清(?-1872年)撰。董贻清,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字叔纯,以军功历任知府,后署理资州直隶州(今四川资中)。著有《偶存集》、《四川绵州志》。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李永和、蓝朝柱

  • 思贤录

    《思贤录》五卷,《续录》一卷,并为明谢应芳(1296-1392)撰。谢应芳字子兰,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笃志好学,尊奉程朱理学,终身不仕,自号龟巢老人。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怀古录》、《辩惑编》

  • 春秋穀梁传徐氏注

    一卷。晋徐乾撰,清马国翰辑。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著录有《禘梁传》徐乾注十三卷,下注云:“乾字文祚,东莞(今山东诸城)人。”杜佑《通典》也说,徐乾,晋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中太学博士

  • 东山政教录

    三卷。清成孺(生卒年不详)撰。成孺此书,分天德、王道两大纲,纲有总序。天德之子目为仁、义、礼、智、信五性,五性下又别列子目若干。成孺申明全篇以仁为天德之首。次卷为王道,列目凡十。敦伦第,亲亲第二,存故

  • 富民策

    二卷。英国马林(生卒年不详)撰,江宁李玉书译。马林,加拿大传教医师,1886年来华,先后在上海、南京传教施医。武昌起义前夕,他与张亢虎一起在南京城郊创办农赈会作为他们推行“地税归公”论的试验场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