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粹言
三卷。清应麟撰。应麟字囿呈,宜黄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此编不载经文,首卷总论卦图,上下二卷依照上下经的卦次而解之,十翼则被略掉。认为有关河图、洛书之学是数学,是邵子之传。有关吉凶、法戒之学是理学,是程子之传。兼而言之是朱子之传。应麟所讲图书与所说卦爻不相关,所讲卦爻与所说图书又不相关。兼而取之,又分而治之,也可看出先天之说与爻象为两码事。《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三卷。清应麟撰。应麟字囿呈,宜黄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此编不载经文,首卷总论卦图,上下二卷依照上下经的卦次而解之,十翼则被略掉。认为有关河图、洛书之学是数学,是邵子之传。有关吉凶、法戒之学是理学,是程子之传。兼而言之是朱子之传。应麟所讲图书与所说卦爻不相关,所讲卦爻与所说图书又不相关。兼而取之,又分而治之,也可看出先天之说与爻象为两码事。《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一卷。清汪德钺撰。此书为读易义例,凡六十五条,其中有与义例无关者。所举义例均不注明某卦,令人不知其所指。谓易有全取象为一物者,易大象传多有与彖爻之义不类者。又谓易有二卦合体相似而名不同者,有二卦颠倒而
一卷。宋王千秋撰。王千秋字锡老,号审斋,山东东平(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曾收载《审斋词》一卷,但未详其始末。据本书有《寿韩南涧生日》及《席上赠梁次张》二词,南涧名元吉,隆兴间为
一卷。现存最早的韵图。作者已不能确知。传本卷首有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麟之识语,及他在嘉泰三年(1203年)的序。此书的成书年代历有争论,罗常培《通志七音略研究》云:“等韵图肇自唐代,非宋人
见《天玉经外传》。
三篇 清刘传莹撰。传莹字椒云,汉阳(今湖北汉阳县)人。此书是传莹同乡黄元吉根据传莹孙子的藏稿付印的。书分三篇,共十三目。前有光绪十二年黄元吉,光绪十年姚晋圻两人的序,后有光绪十年田明昶的跋。上篇考汉石
二十卷。清代张沐撰。张沐见《周易疏略》。此书前十八卷主要是作者各个时期的讲义、游记、札记等,其中有《敦临堂录》(作者罢内黄县令时所作),有《关中录》、《嵩高录》(作者游临潼及嵩山时所做),有《蜀中录》
二十卷。清许琰撰。许琰字瑶洲,福建同安人。赐进士出身。曾任壬子科顺天乡试同考官。普陀山,又名补陀、补陀罗迦山。后者为梵名也。其山在浙江定海县之东。距县百余里,孤峙海中。蜿蜒绵亘,纵横各十余里。梵书补陀
六卷。南宋杨简(1141-1125)撰。杨简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历任国子博士、著作佐郎、兵部郎官、将作少监、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与袁燮、舒璘、沈焕
八十卷。清曹振镛等奉敕撰。是书专记平定张格尔叛乱。卷首列清宣宗诗六首,次列张格尔叛乱缘起,是书将有关平定张格尔叛乱的谕旨、奏折,按年月排比,自命将兴师、告功庆成,备述始末。是书成后,有自刊本行世。
六卷。清强汝询撰。汝询,字荛叔,江苏溧阳(今江苏溧阳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咸丰年间(1851-1861)举人,曾任赣榆教谕。这本书共有六卷,其卷一为《易经》、卷二为《书经》、卷三为《诗经》、卷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