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

四卷。南宋张洪(生卒年不详)和齐(生卒年不详)合编。张洪字伯大,齐字充甫,皆鄱阳(今属江西)人,事迹不详。张洪在《编定朱子读书法原序》中称:咸淳(1265-1274)中执教于四明,齐客游浙东,二人相遇,商榷此书,而刻诸鄞泮。其书本为朱熹门人辅广所辑。张齐二人进行补订,以辅广原本为上卷,而以续增部分为下卷。皆以《文集》、《语类》排比缀辑,分门隶属。其书分为:《纲领》,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循序渐进》,讲读书要有先后缓急的顺序,教人必须先读《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然后再读六经。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如此,而不可乱。要逐字逐句一一推究,逐章反复通看。《熟读精思》,讲读书必须成诵才能精熟,要熟读不可只口读而心闲,读得通贯而义理自出。《虚心涵泳》,讲读书必须虚心平气,优游玩味,观圣贤立言的本意,然后随其远近、深浅、轻重、缓急而为之说;不可未领会书中的旨意,便要悬妄立论。《切己体察》,强调读书不可只专在纸上求义理,须在自家身上推究体会,读一句书须体察一句,我将来如何用得。《著紧用力》,主张读书为学要刚毅果决,有发愤忘食的精神。《居敬持志》,主张读书要先定其心,排去闲思乱想,使心如止水,如明镜,不读书时亦要静坐心平气定。此书虽裙拾抄撮,贩卖旧文,不足以为著述。但条分缕析,纲目井然,将朱子的有关读书论述汇集为一帙,为研究朱熹的教育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元代版已不存。元至顺(1330-1333)中,江南行台御史赵之维重刻,故《永乐大典》全帙收入,原编卷次已不可考,清修《四库全书》时分为四卷。有《四库全书》本,《复性书院丛刊》本。

猜你喜欢

  • 吴江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明曹一麟等修,徐师曾等纂。曹一麟,字伯里,山东安丘人。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同年任吴江知县。徐师曾,字伯鲁,号鲁庵,邑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史科给事中。著有《礼记集注》、《

  • 易象与知编

    一卷。《图书合解》一卷。题称天山道人撰。不著名氏,作者无考,时代亦无考。此书只论河图、洛书、八卦方位以及对待流行之义,五行生成之理,均为从诸家易解书中抄录拼合而成,无新意。大概是想讲陈、邵之学,但又仅

  • 周易口义

    十二卷。倪天隐撰。又名《易传》、《易解》、《口义》。是北宋倪天隐述其师胡瑗之说。天隐事迹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胡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官至太常博士。此书以《易》之“变易”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人生吉、凶、消

  • 大瓢偶笔

    八卷。清杨宾撰、杨霈编。杨宾(1650-1740),字可帅,号耕夫,别号大瓢,又号小铁,浙江山阴人,后就婚吴门遂籍苏州。善属文,精“汉书”、“杜诗”,少能书,工八法,塞外人称杨夫子。当时名重公卿如张英

  • 中庸臆说

    一卷。清常茂仁撰。茂仁字炳南,河南密县(今河南密县)人。著有《书经臆说·大诰篇》、《诗经臆说·父王篇》。其说《中庸》,以孝字为宗旨,其大意谓中庸宗旨,只是一孝,吃紧在先有其终,此孔孟待阐之旨,程朱未窥

  • 上元县志

    十二卷。明程三省修,李登等纂。程三省,字师曾,富川(今广西富阳镇)人。万历十六年(1588)由乡贡知上元,二十一年春擢户部主事。李登,字士龙,隆庆初以选贡充国子监生,授新野令,后改崇仁教谕。李氏精考六

  •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八卷六十回。明罗贯中(详见《三国演义》)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以唐末五代乱世为背景,以朝代兴衰、权位争夺更替为线索,起自黄巢起义,终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按年代顺序,铺叙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

  • 岭南丛书前编

    四种,十二卷。清吴兰修编。吴兰修字石华,嘉应(今广东省梅县)人。嘉庆年间举人,官信宜训导。藏书数万卷,其室曰守经堂。著有《南汉纪》、《宋史地理志补正》、《端溪砚史》等。该丛书所收均为广东人士讲海事舆地

  • 破山禅师语录

    二十卷。明代释海明(生卒年不详)撰。海明,俗姓蹇,字破山,人称万峰老人。原籍渝城后迁徙大竹(今四川省大足县)人。据《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五十七记载:他“生含聪睿,质挺奇标”。十九岁在大持庵依融光尊宿为师

  • 雅乐发微

    八卷。明张敔(生卒年不详)撰。张敔铙州(今属江西)人,官至礼部员外郎,精通律历。张敔论乐大旨以入声最低者为黄钟,最高者为应钟之变宫。是书自元声正半律之法以至乐器、乐歌、悬图舞表无不具备。后面又有《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