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桃花扇

桃花扇

二卷。清孔尚任撰。孔氏,字号生平见《小忽雷》条。孔尚任早年便留意于南明兴亡史事,他曾于亲友、交识处广搜轶闻,又从一些载记中采录史实,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传奇。康熙二十四年(1685)孔尚任入仕后,特别是往淮扬协助疏浚黄河海口期间,他得以在扬州登梅花岭,拜史可法衣冠冢;到南京过明故宫,拜明孝陵,登燕子矶,游秦淮河。同时结交了明代遗民冒襄等人,访问栖霞山道士张瑶星,增加了许多见闻,为创作《桃花扇》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康熙二十九年(1690)孔尚任回京,在与顾采合作写成《小忽雷》传奇后,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经十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完成《桃花扇》传奇。《桃花扇》传奇,凡四十四出,以南明朝廷兴亡为政治背景,写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避乱南京,结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二人一见钟情,定情次日,香君得知婚事费用皆出于阮大铖。阮大铖乃魏忠贤余孽,他出资意在结纳侯方域,以求开脱恶名。李香君义形于色,当即卸却妆奁以还。阮大铖衔恨,诬侯方域为左良玉内应,欲害之。侯方域避害往淮南投史可法。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崇祯帝自缢,奸臣马士英、阮大铖于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南明的昏王、奸臣不理朝政、整日征歌逐舞。马士英、阮大铖屡次加害李香君、强迫香君改嫁。香君不从,守楼明志,面血溅扇。杨龙友以血点染成桃花,传奇即以之命名。香君以桃花扇寄与方域,期盼团圆。方域返南京途中,正值马士英、阮大铖搜捕东林党人、复社文士,方域遂被捕入狱。香君又被马、阮选入宫中充歌妓。不久,清兵南下,南京失陷,侯方域与李香君在逃至栖霞寺白云庵避难时重逢。后经张道士指说醒悟,二人割断“花月情根”,双双入道。《桃花扇》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以艺术形式总结评价了南明历史,赞扬了李香君关心国家命运、反对邪恶势力的高贵气节,歌颂了民族英雄史可法抗敌、殉国的英雄气概,成功地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典型人物,把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恰当地结合起来,把男女爱情与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表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引发的兴亡之感,把传统的爱情剧和时事剧都提高到新的高度,成为汤显祖《牡丹亭》后中国戏剧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桃花扇》写成后,“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歌台演出,岁无虚日,流传遍及各省。康熙三十九年(1700)孔尚任因故罢官,二年后,回归故里。六、七年后,《桃花扇》始在津门诗人佟芦村的帮助下刻板印行,此即康熙四十七年(1708)刻本,现北京图书馆收藏。此外又有兰雪堂本、西园本和暖红堂本,梁启超注本。解放后通行的为王季思校注本。《桃花扇》还传播到国外,有英、法、德,日等多种外文译本。

猜你喜欢

  • 长生殿

    二卷。清洪(1645-1704)撰。洪,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洪出生在钱塘望族世家,少年曾受业于明遗民毛先舒等人,后又曾就学于北京国子监。他早露才华,盛有诗名,并

  • 吾学录

    五卷。清潘相撰。潘相,字润章,号经峰,湖南安乡县人。乾隆进士,官知州,有《脔文书屋集》。是书卷一为庙制冠服之制,卷二为昏礼,记录《清会典》中纳采等礼及孔南塘张伯行诸人论说,卷三为丧礼,卷四为祭礼,卷五

  • 尔雅参义

    清姜兆锡《尔雅补注》又称,详见“尔雅补注”①。

  • 翼城县志

    ①二十八卷。清李居颐纂修。李居颐字养吉,号金鋐,云南河阳县人。出身举人,雍正十三年(1735)任翼城县知县。尝葺文庙,建奎阁,通泮池。勤民敏识,留意学校。按翼城之名,起于隋开皇初年,唐改为浍州,宋后更

  •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

    二卷。元张嗣成(生卒年不详)撰。张嗣成,元代正一道道士,为三十九代天师,自号太玄子。撰有《道德真经章句训颂》二卷。自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创立五斗米道,经历朝而至元,张家三十八代子孙相传而至张嗣成。其间几

  • 论语庾氏释

    晋庾翼撰。清马国翰辑。翼字稚恭,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庾亮弟,官至大都督,镇武昌、襄阳。其人风仪美劭,才能丰赡。《隋书·经籍志》载梁有《论语释》一卷为翼所撰。今亡佚。皇侃疏仅引其释“子畏于匡”一节

  • 贫士传

    二卷。明黄姬水(1509-1574)撰。姬水字淳父,吴县(今属江苏)人。黄省曾之侄。事迹不详。该书是一部记载历代贫士的专著。选录自周至明代初年的贫困士人,共计75人。除传记外,每人还各为赞。然千古以来

  • 学余堂文集

    二十八卷。《诗集》五十卷。《外集》二卷。清施闰章(1618-1683)撰。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读。授刑部主事,因

  • 贞复堂集

    十三卷。清黄潆之(约1891前后在世)撰。黄潆之字杭荪,湖南善化人,生卒年均不详。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吏部主事。本书系作者卒后,其子黄仁俊等编次付刻而成。卷一为《劫余集》,收古近体诗五十四首;

  • 钦定春秋左传读本

    三十卷。清道光二年(1822)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1771-1840)等奉敕撰。《左传》一书,注疏非常繁复,虽有杜预、林尧叟注疏行于世,但离析章句,不便于初学者。英和等人奉命加以重新纂辑,将传文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