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释

楚辞释

十一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为曾国藩幕僚。后讲学蜀、湘、赣等地,历掌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清末授翰林院检讨,加衔侍讲。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王氏治学博洽,诗文模拟汉魏六朝。著作有《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文集》、《湘军志》、《湘绮楼日记》、《八代诗选》、《唐七言诗选》、《楚辞释》、《尚书笺》、《礼记笺》、《春秋公羊传笺》等,门人辑为《湘绮楼全书》。此书只释战国时楚人作品。书无序跋,目录之后为正文。其目录为:卷一《离骚经》,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卜居》,卷七《渔父》,卷八《九辩》,卷九《招魂》(王氏认为宋玉作),卷十《大招》(景差),卷十一《高唐赋》(宋玉)。本书卷一至卷十,卷首皆署:“王逸章句,王闿运释”。注文先引《章句》注,后加疏释。卷十一署曰:“李善注,王闿运释”,注文先引李善注,再进行注释,故书名为《楚辞释》。本书主要特点是不拘泥古解,大胆自标新说。如《离骚》写作年代,王氏称“顷襄时,屈原四十有六,名高德盛。新王初立,势不能不与原图事。原乃结齐款秦,荐列众贤,诋毁用事者。众皆患之,乃谮以为本欲废王,又以怀王得反,将不利王及令尹。王积前怒,固欲远之,而无以为名。因是诬其贪纵专恣,放之江南,而反以忘仇和秦为其罪。原因托其所荐达者于令尹,而所荐者趣时易节。附和阿俗,国事大变”。因此“原忠愤悲郁,无所诉语,故行吟湖皋,作为此篇。不敢斥王之不孝,乃至切怨于子兰”。关于《九章》王氏认为,怀王死后,新王即位,屈原得到新王恩泽,重回郢都,子兰见《离骚》,乃大怒屈原,使靳尚诬以款秦误国,复徙之于沅。在这种情况下,写出《九章》。《卜居》王氏解为:“此篇在怀王薨后,顷襄定立,悉还前放逐诸臣,而原以名德见重,有复用之机,故自明其不能随俗取富贵也。”称《渔父》中的“渔父”是隐于沅湘的楚国旧臣。《招魂》王氏解为:“原自沅暂归,忽悟悔而南行,君臣相绝,流亡无所。宋玉时从东徙,闻原志行,知必自死,力不能留之,因陈顷襄奢惰之状,托以招原,实劝其死,自洁以遗世”。从以上引叙可知,王氏往往自叙事实,这些事实并不见于史传前注,并以此立论,虽新颖、大胆,但后人遵从者少,只聊备一说而已。此书附会之处较多,将《天问》“一蛇吞象”,之蛇喻秦,象喻怀王。《天问》“何所冬暖,何所夏寒”,解为“顷襄新立,谀臣甚众,能令冬暖;怀幽己放,在夏犹寒”。此种解释,皆不足取。版本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成都尊经书院刊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仪征李氏刊《崇惠堂从书》本。光绪二十七年(1901)衡阳刊《湘绮楼全书》本,东北师范大学藏。民国十二年(1923)刊《湘绮全集》本。《湘潭王氏所著书》本,吉林省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登州集

    二十三卷。明林弼撰。林弼,字元凯,福建龙溪(今龙海)人,生卒年不详。元至正八年(1348)进士。为漳州路(今福建龙溪)知事。明初以儒士修礼乐书,授吏部主事。官登州(今山东蓬莱)知府。林弼尝与王廉同使安

  • 说郛

    一百二十卷。明陶宗仪(?-1396?)撰。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黄岩(今属浙江省黄岩县)人。元朝灭亡后,陶宗仪隐居乡里,拒不仕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初年下诏广征天下儒士,陶宗仪以疾固辞,继续隐

  • 易学启蒙小传

    一卷。附《古经传》一卷。宋税与权撰。与权字巽甫,巴郡(今属四川)人。据《宋元学案》卷八十《鹤山学案》,知其受业鹤山(魏了翁)之门,精于经学,尝述鹤山讲《周礼》语为二卷,曰《周礼折衷》。与权《自序》谓朱

  • 忠义堂帖

    四卷。清光熙重刻宋本。光熙字吉甫。工书,学颜真卿。知名于同治、光绪年间。此帖卷尾有二跋。原帖为宋嘉定八年(1215)刘元刚刻颜真卿法帖。又过二年即嘉定十年(1217)巩平续刻而成。按程南村记此帖共四十

  • 严永思先生通鉴补正略

    即《资治通鉴补正略》。

  • 唐才子传

    十卷。元辛文房撰。文房字良史,西域人,生卒年不详。诗名与王执谦、杨载齐,有诗集《披沙诗集》,已轶。《唐才子传》原为十卷二百七十八篇,叙传唐五代名诗人二百七十八人,附见一百二十人,共三百九十八家。体例因

  • 序卦分宫图

    一卷。清辛本棨、王殿黻合撰。辛本棨字戟臣,蓬莱人。王殿黻字子佩,福山人。此书目的在于阐发邵子三十六宫的学说。邵氏认为先天八卦相错为后天序卦纲领。后天八卦相错为序卦之根。于是将上下经各分为三宫,共六宫,

  • 汪次公集

    二十卷。明汪道贯(约1566前后在世)撰。汪道贯,字仲淹,休宁(今安徽芜湖)人,道昆之弟。生卒年不详。性强记,工词赋,尤善书法,督学吴公路呼之为“小司马”。与其从弟道会齐名,时称“二仲”。著有《汪次公

  • 泛潇湘记

    一卷。清黄之隽撰。黄之隽,参见《浯溪记》一种。黄之隽由湘至桂,泛舟潇湘,溯江而上,揽其全景作此记。湘为水最著闻于楚南,故以三湘见称,即潇湘、沅湘、清湘。永州以上为潇,以下为湘,潇不及湘之长且巨。彭而述

  • 等韵切音指南

    一卷。撰人不详。清劳乃宣《等韵一得·外篇》云:“考后一书(案指《等韵切音指南》)二十四图,与刘氏《切韵指南》二十四图大略相同,惟次序不同。与刘氏为一家之学。”这部韵图是改并刘鉴的《切韵指南》而成,与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