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村摘稿
三卷。《附录》一卷。明秦镗(1463-1541)撰。镗,字国和,号乐易,又自号类樗山人(一作类樗子),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明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嘉靖中选授南京都察院都事。著有《樗村摘稿》。是稿为镗子秦淮漳所刻,为其诗集。附录一卷为有关镗之赞、铭、志等文字。镗虽有都事之选,然未仕而隐居山林,又不愿以诗名世。其诗多寄兴之作,而附录中赞、铭、志等又多叙其隐居不仕之德,不涉评论其诗文成就,是镗未能以诗名为世人所重。此稿有四库本。
三卷。《附录》一卷。明秦镗(1463-1541)撰。镗,字国和,号乐易,又自号类樗山人(一作类樗子),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明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嘉靖中选授南京都察院都事。著有《樗村摘稿》。是稿为镗子秦淮漳所刻,为其诗集。附录一卷为有关镗之赞、铭、志等文字。镗虽有都事之选,然未仕而隐居山林,又不愿以诗名世。其诗多寄兴之作,而附录中赞、铭、志等又多叙其隐居不仕之德,不涉评论其诗文成就,是镗未能以诗名为世人所重。此稿有四库本。
三卷,附录一卷。钱东垣(生卒年待考)、钱绎(生卒年待考)、钱侗(1778-1815)校。东垣字既勤,一字亦轩,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清代经学家。嘉庆三年(1799)举人,官浙江松阳县知县,后为上虞知
十二卷。宋晏兼善(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撰。该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说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断为元人所作,“其书专为场屋而作,义殊肤浅。”且只有四卷残本。朱彝尊《经义考》也著录该书,说“二卷,
三卷。戴溪(生卒年不详)撰。戴溪,字肖望,学者称为岷隐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文学家。淳熙五年(1178)为别头省试第一,领石鼓书院山长。后任代理工部尚书,文华阁学士。除《读吕氏家塾读诗记》外
一册,清卢靖(1855-1948)撰。《迭微分补草》又名《求级数通法》,著于1902年。卢靖,字勉之,号木斋,沔阳人。著有《割圆术辑要》十一卷,《万象一原演式》九卷,《火器真诀释例》一册。另有《代数术
三十八卷。崔适(1852-1924)撰。崔适字怀瑾,一字解甫,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清末民初经学家。初学于俞樾,治校勘训诂之学。后受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影响,专讲今文经学,为近代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
四十卷。清董恂撰,董恂,原名醇,以避同治载淳字而改名恂。江苏甘泉县人,道光进士。官至顺天府尹、户部尚书。是书为董醇任顺天府尹时所汇辑。首为恂自序。是书前二十卷,为自京师大通桥达通惠河经直隶山东两省境至
二十卷。清刘心源撰。刘心源,字幼丹,湖北嘉鱼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广西按察使。有《奇觚室乐石文述》、《古文审》等著作。书前有吴光耀、陶钧两序,次为目录及其自记。卷一、二为鼎文,
一卷。清余希芬撰。余希芬,生卒年不详,字朗仙,江苏昆山人,余梦星之四女,许配吴县沈林为继妻,未嫁而沈林先逝。此书咸丰九年(1859)夏刻,松竹斋藏版,为其姐姐余希婴汇刻入《玉山连珠集》之中。书前有其父
不分卷。辑佚书,清黄奭辑。黄氏曾辑有《乐纬》凡十八条,此《乐纬叶图徵》凡五十三条。明孙珏《古微书》谓“叶图徵”之义,曰乐不叶则不可以徵,不可以徵则不可以图也。叶图徵大旨谓音律之道可以上合天象,下通人事
见《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