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儒传经记

汉儒传经记

二卷。清赵继序(详见《周易图书质疑》)撰。本书前有汪滋畹序,后有自跋。其跋声称以两汉儒林传为宗,参照经典释文叙录,兼及其他书中有明征的,上溯周秦,以标明源头,下至三国,因还有汉代旧人。晋代以后,无关于经之大义的,不尽记之。按:洪亮吉作《传经表》,毕沅予以刊刻出版,是乾隆辛丑年,本书刊刻于嘉庆甲子年,相隔二十多年,继序未曾看到洪亮吉之书,可谓奇怪。洪亮吉之书五经横列,各为一格,各家传授,混淆不清。本书则以经独立成表,较为清晰但不无漏误。如《易》类中高相高康父子根据《隋志》所说授自王璜,应属费氏一系;白子友即白光,传朱云,朱云是孟《易》博士,应归孟氏一派。这里都别而出之,就不对了。又梁邱临,既学于其父梁贺,又学于施仇,那么也属施氏一支,这里却在施《易》中空缺,也不对。《书》类中,杜林所传漆书古文,得于西州,虽然不是孔安国原本,但也不是张霸百两篇,且杜林之学,仅传于贾逵、马融、郑玄、卫宏、徐巡,这里却并入尹、杨,把周之学一概归之张霸百两篇,也不对。《诗》类、《礼》类、《孝经》类,也都有所遗漏。本书虽然不曾十分完备,但远远胜过洪氏《通经表》。有嘉庆九年刊本,安徽丛书第一期本。

猜你喜欢

  • 孟子年谱

    不分卷。清黄玉蟾撰。玉蟾字芬桂,江苏太仓人,曾辑有《战国纪年》一书。此书纪年采用《通鉴纲目》,但以为《通鉴纲目》还有不少缺漏,就取《史记》各世家、表、传以及《战国策》一书中纪年、诸子书中有关资料来补充

  • 怀古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 太极图说注解

    无卷数。清陈兆成(生卒年不详)撰。兆成字慎亭,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此书作于康熙初,旨在发明朱熹《太极图说》之注。其论性,谓虽夹和在气禀中,而苟无习染之累,亦第于善之中,微分差别,若谓之有恶则不可

  • 大梦编年

    一卷。清汪荆(1794-?)自撰。荆字松樵,山东陵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举人,历官高陵、宁陕、长武、山阳等县知县。此编分年系事,记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记家事、读书、历官等事,每事系

  • 汉学谐声

    二十四卷。清戚学标(1742-1825)撰。学标字翰芳,号鹤泉,浙江太平(今温岭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河南涉县知县。此书的体例是:以六百四十六母统《说文》所收字。其不为母亦不为子之字

  • 尚书约旨

    六卷。清杨方达(详见《易经图说会通》)撰。《尚书约旨》一书,依《尚书》经文加以训释,其说大体墨守蔡沈集传,而间有异同。其与蔡传之说不同者,亦大多就文句语气而言,鲜能详加考证以纠其误。从著书凡例看,似为

  • 丁戊之间行卷

    十卷。清易顺鼎(1858-1920)撰。生平详见《琴志楼词》(辞目)。此编共十卷。卷一为赋、卷二为骈文、卷三至卷七为古今体诗,卷八为词,卷九为南北曲,以上皆作于光绪三年(1877)至四年(1878),

  • 石头魂

    见《女仙外史》。

  • 焦氏丛书

    二十一种,一百二十三卷。清焦循(己著录)撰。是书收三类书。一类为易学著作,有《易学三书》(包括《易章句》、《易图略》、《易通释》)、《易话》、《易广记》;一类为其余经学著作,有《六经补疏》(包括《论语

  • 韵府群玉

    二十卷。元阴时夫(生卒年不详)撰。其弟阴中夫注。此为旧刻本所题。但据黄虞稷《千倾堂书目》载:阴时夫名阴幼遇或作阴时遇,字时夫。奉新(今属江西浔阳)人。数世同居。登宋宝祐九经科,入元不仕。其兄中夫,名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