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魏丛书

汉魏丛书

三十八种,二百五十卷。明程荣编辑。程荣为明代万历年间新安(今浙江淳安县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汉魏丛书》为丛书中的名著,据说辑自明代何镗,然而未见流传,其真实性已不得而知,现传世本为程荣编辑,共收书三十八种:《京房易传》三卷,汉京房撰;《周易略例》一卷,晋王弼撰;《三坟书》一卷,晋阮咸注;《诗说》一卷,汉申培撰;《韩诗外传》十卷,汉韩婴撰;《大戴礼记》十三卷,汉戴德撰;《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董仲舒撰;《白虎通德论》二卷,汉班固撰;《独断》二卷,汉蔡邕撰;《忠经》一卷,汉马融撰;《方言》十三卷,汉扬雄纪;《元经薛氏传》十卷,隋王通经、唐薛收传;《汲冢周书》十卷,晋孔晁注;《穆天子传》六卷,晋郭璞注;《西京杂记》六卷,晋葛洪集;《素书》一卷,汉黄石公撰;《新语》二卷,汉陆贾撰;《孔丛子》三卷,汉孔鲋撰;《新序》十卷,汉刘向撰;《说苑》二十卷,汉刘向撰;《新书》十卷,汉贾谊撰;《法言》十卷,汉扬雄撰;《潜夫论》十卷,汉王符撰;《申鉴》五卷,汉荀悦撰;《中论》二卷,汉徐干撰;《颜氏家训》二卷,北齐颜之推撰;《商子》五卷,署秦公孙鞅撰;《人物志》三卷,魏刘邵撰;《风俗通义》十卷,汉应邵撰;《刘子新论》十卷,梁刘勰撰;《神异经》一卷,汉东方朔撰;《洞冥记》四卷,汉郭宪撰;《述异记》二卷,梁任昉撰;《王子年拾遗记》十卷,晋王嘉撰;《甘石星经》二卷,汉甘公、石申撰;《飞燕外传》一卷,汉伶玄撰;《古今刀剑录》一卷,梁陶弘景撰;《论衡》三十卷,汉王充撰。以上子目书绝大多数为汉魏时期的著作,但也酌收了少量本期以外之作。这样做的目的,据书前屠隆序言的解释说:“然汉以前间收秦,明汉有秦之遗风也;魏以后间收六朝,明魏为六朝之滥觞也。”丛书保存了汉魏间多种典籍,向为学界所推重。刊行之后,又有明人何允中续编《广汉魏丛书》,收书共八十种(详见该条);清人王谟又编《增订汉魏丛书》,收书增至九十六种(详见该条)。这两种书都是由《汉魏丛书》基础上扩衍而成,可看作程荣之书的派生本。本丛书流传较少,主要有明万历年间程(荣)氏刊本、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等,1992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又据万历程氏刊本影印出版。

猜你喜欢

  • 尔雅集解

    十九卷。王闿运撰。闿运(1833-1916)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湘南乡潭县人。咸丰三年(1853年)举人,曾入曾国藩幕。后讲学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

  • 筹洋刍议

    一卷。薛福成(1838-1894)撰。薛福成,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同治六年(1867),副贡生,入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府,以劳绩历保选用同知。后随李鸿章办洋务。光绪十年(1884),授浙江宁绍台道

  • 诗序辨

    一卷。清夏鼎武撰。鼎武字靖叔,浙江富阳县人。诗序作者为谁,古有争论。自郑玄提出为子夏所传,后世学者如惠栋、段玉裁、钱大昕等皆以为然。夏鼎武据《后汉书》之儒林传,认为是卫宏所作而直斥郑氏之非,立论未免武

  • 读书工程

    见《读书分年日程》。

  • 古廉集

    十一卷,《附录》一卷。明李时勉(1374-1450)撰。李时勉,本名懋,以字行,号古廉。江西安福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为人刚直,曾数次因上条陈事有忤皇帝。虽前后

  • 冯定远集

    十一卷。清冯班(1604-1671)撰。冯班,字定远,号钝吟。常熟(今属江苏)人。为冯舒胞弟。明末诸生。冯班性格落拓不偶,每与人异。明亡后,冯舒因文字狱被害,于是更加抑郁,放荡不羁,佯狂避世,人称“二

  • 坦园诗录

    二十卷。《坦园文录》十四卷。清杨恩寿(1835-1891)撰。杨恩寿,字鹤俦,号蓬海、朋海、蓬道人。湖南长沙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在云南、贵州作幕宾多年。恩寿不仅工诗文,而且善写传奇,著作颇丰

  • 敦煌写本千字文

    一卷。梁周兴嗣撰。周氏生平著述,见《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此卷前后泐损,见存之文,自“安定”字起,至“阮啸”字止。此卷不讳“治”(唐高宗名)字,当为初唐遗物。唯书手甚劣,时有错别字,鲁鱼亥豕,层出不穷

  • 春秋名字解诂补义

    一卷。清俞樾(详见《周易平议》)撰。俞樾治经学私淑高邮王氏。王引之曾撰有《春秋名字解诂》,俞樾撰《春秋名字解诂补义》,对王氏之书重加补正,纠正其中的疏失。该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收入《皇清经解续编》及《

  • 广灵县补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亦铭纂修。杨亦铭字鼎臣,河南商城人,出身优贡,光绪六年(1880)任广灵县知县。光绪六年,杨亦铭掌广灵,适奉檄修志。亦铭邀集众绅,商议补修之事。不久即设局,分派筹费,广询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