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治河四策

治河四策

一卷。李佳白撰。李佳白(Gilbert Rdid,1857-1927)),美国人,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先后毕业于汉密尔顿学院和纽约协和神学院,曾获神学博士学位。清光绪八年(1882)来中国,在山东烟台、济南传教。二十年至北京,次年加入强学会。同恭亲王奕訢、李鸿章、翁同和等人交往甚密,曾提出《中国教育计划》。二十三年在北京创立尚贤堂。义和团运动时,曾任英国侵略军翻译。二十九年在上海创立尚贤堂。宣统三年(1911)创刊《尚贤堂纪事》,鼓吹新学旧学调和论,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2年帮助陈焕章成立孔教会,并把孔教会列为尚贤堂国际教务联合会一员。后又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接办法国人的《北京晚报》。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倾向德奥,同年底被中国当局驱逐出境。1921年再度来华。在北京恢复尚贤堂。次年创《国际公报》,散布共产主义不适宜中国的谬论。1925年组织“中外睦友会”,攻击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后死于上海。著有《中国排外骚乱的根源》、《中国一瞥》等。其尝因中国河患频仍,久无善策,由铁门关亲冒风涛,逆流而上,探悉受害者之由。因而博采西法,撰《治河四策》,光绪二十二年刻印。首述西方治河成法,列举美国、意大利、埃及、印度等国治河之法。次为治河说,主张匀堤、建闸、筑坝,要不出乎潘季驯束水攻沙之意。次为治河建闸说,主张于河堤两旁作石闸外,并建节水放船二闸。次为以工代赈说,主张因被灾之民,治被灾之区。诸法皆颇切实用,可供治河者参考。

猜你喜欢

  • 二槐草存

    清王翃(1603-1653)撰。王翃字翀父,号介人。嘉兴(今属浙江)人。少年失学,《论语》、《孟子》不曾读完,仅识字而已。偶览《琵琶记》,欣然会意,自学填词,竟能合调,此后学不稍懈,既工词曲,又攻诗文

  • 大冶县志续编

    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林佐修,陈鳌撰。林佐,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原籍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西),官大冶同知。陈鳌,字冠洲,本县人,拔贡。林佐三任大冶,光绪八年(1882)奉修通志檄,观阅旧志

  • 无上秘要

    一卷。作者不详。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有此书,称“元始天尊说”。此本所收,仅数十则,而且次序杂乱。书中所述,要旨是推演尸解之术,又涉及火解、兵解之术等,其说荒诞不经。书中还有司命东乡君之语,并提及张

  • 日知录集释

    三十二卷,刊误二卷,续刊误二卷。清黄汝成(1799-1837)撰。黄汝成字庸玉,江苏嘉定(今上海市)人。道光间诸生。选泗州训导,他一生最大的功劳是为顾炎武《日知录》作集释,他博采众家之说,抉择精义,详

  • 诂经精舍自课文

    二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俞樾曾主讲杭州诂经精舍,此书即其自课之文。篇中解经,多有创见。如解《尚书》“纳于大麓”,谓“麓”为“录”,“录”即领录。“如其仁如其仁解”篇,谓孔子并不赞许管仲之仁

  • 雁荡山樵诗集

    十五卷。明章玄应(约1475年前后在世)撰。玄应,字顺德,东瓯乐清(今浙江乐清)人。生卒年不详。恭毅公章纶长子。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任南京礼、工二科给事中,累官至广东布政使。其孙朝凤任福建佥事

  • 妙法莲华经文句

    二十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妙法莲华经文句》简称为《法华文句》,略称为《文句》。为天台宗三大部之一。由天台宗始祖智大师,于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在金陵光宅寺开讲《

  • 毗陵人品记

    四卷。明叶夔(生卒不详)撰,叶夔子叶金及同邑人毛宪续成。叶夔,明中叶人,详见《毗陵忠义祠录》条;叶金,字诚斋,刻《毗陵人品记》时官绍兴府通判,其他不详;毛宪,详见《毗陵正学编》条。《毗陵人品记》记毗陵

  • 楚辞心解

    一卷。清江中时(生卒年事迹不详)撰。版本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本(《楚辞书目五种》称乾隆二十五年,此年为庚辰,二十九年为甲申,不知孰是),日本大阪大学藏(怀德堂文库旧藏)。

  • 诗原

    二十五卷。清顾大申(约1662年前后在世)编,顾大申本名镛,字震雉,一字见山,华亭(今属上海)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工部主事。拔擢郎中,分司夏镇河道。大申将公费节省,筑镇城,设两湖书院,人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