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览属比
四卷。明朱文(生卒年不详)撰。朱文睢州(今安徽宿县)人。书末有自跋。称书成于正德乙巳。但正德纪年无乙巳。此书每条以古人二事相似者合而论之。亦皆常见之事,其议论亦皆肤浅。
四卷。明朱文(生卒年不详)撰。朱文睢州(今安徽宿县)人。书末有自跋。称书成于正德乙巳。但正德纪年无乙巳。此书每条以古人二事相似者合而论之。亦皆常见之事,其议论亦皆肤浅。
十卷。清胡渭(1633-1714)撰。胡渭原名胡渭生,字朏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十五岁为县学生,然乡试屡不第。于是专心研究古代经典,尤长于历史地理。曾著《禹贡锥指》二十卷,康熙召至南书房赐宴,并书“
十四卷。清纪磊撰。纪磊字位三,号三斋。乌程人。作者研究三十年,此书是其代表之作。卷首为凡例及卦图,卷二至十四则依经传次序作注。大体用王弼本。又参用郑玄本,把文言放在系辞后说卦前。作者认为,杂卦为文王所
十二卷。明万寿祺(1603-1652)撰。万寿祺,字年少,一字介若、内景。江苏徐州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明亡后隐居浦西。他身著僧衣,自名慧寿,号明志道人,或曰寿道人,而饮酒食肉如故。与阎尔梅合
十三卷。《别集》二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元许有壬(1287-1364)撰。有壬字可用。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十。累官集贤大学士、中书左丞、兼太子左谕德。小稿,有壬自编。别
十卷。隋王通撰,唐薛收续并作传,宋阮逸注。王通(584-617或618),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文帝时,任蜀郡司户书佐。曾入长安,献《太平策》十二章,为公卿所阻,不得用。大业末,弃官归,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事详《仲氏易》。此书为考证《大学》各种改定本而撰,行文先列《大学》正文,附以各家解释,详述诸家《大学》改本之异同,又对各改本的渊源加以考辨。卷一为注疏本,乃真古本;卷二为汉熹平
十卷。明宁王权(生卒年不详)撰。宁王权生平亦不详,著有《汉唐秘史》。本书体例与《事物纪原》相类似。但其内容多有荒谬之处。如谓丑妇始嫫母,妒妇始尹吉甫妻,淫妇始柳宗元河间妇者,不一而足。再如自缢始申生,
无卷数。清魏枢(详见《东易问》)撰。此书杂采《春秋》“三传”及胡安国《春秋传》之文,并附作者之意于后。作者的观点与胡氏同一思路,亦属苛刻罗织之论;其有自出新意者,则更为乖谬,甚而至于擅改经文。如改以鲁
不分卷。清李荣陛撰。荣陛字奠基,江西万载(今江西万载)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是书因辛廷芝《四书解》而作。廷芝号畹堂,与荣陛同邑友好。廷芝把所著《四书解》寄荣陛商榷。荣陛因为此书。曰细论,乃
八卷。明方豪撰。方豪生平见《断碑集》条。是集共八卷,前六卷为文,后二卷为诗。方豪当时颇有名气,但诗文成就并不很高。《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豪与郑善夫友善,集中有《祭继之文》,叙交情极为笃挚。而诗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