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温州经籍志

温州经籍志

三十三卷,首一卷,外编二卷,辨误一卷,清孙诒让撰。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浙江瑞安人,著名学者、目录学家。同治六年(1867)中乡试,晚年主讲温州师范学校,任浙江教育学会会长。该书以四部编次,下分四十四类,著录图书一千三百余家。经部十类、史部十五类、子部十四类、集部五类。著录之书,考核精细,分存、佚、未见三种情况。并标明出处、作者、卷数变化。所录各书,附历代各家评论,又加案语,表明己见。其叙例一篇,阐明撰志宗旨,为尽备文籍;规定类例,以《四库全书总目》为圭臬;制定义例,仿《文献通考·经籍考》、朱彝尊《经义考》;确定断限,自唐至清;明确作者界域,“大抵自内出者录父而删子,自外入者录子而缺父”。该书为方志中目录之佼佼者,颇有声誉。传本有民国十年(1921)浙江公立图书馆刊本等。

猜你喜欢

  • 仪礼精义

    二册。清黄淦(详见《礼记精义》)撰。本书的前面有朱士林序及淦自序。士林序中说到:同年好友黄绮霞,切磋诸经,无不渊博贯通,除修订《五经精义》外,又涉及到《周礼》,这已经家喻户晓。又想到《仪礼》与《周礼》

  • 周易梁丘氏章句

    一卷。汉梁丘贺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梁丘贺字长翁,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其与孟喜、施仇同受易于田王孙,得嫡传,汉时施孟梁丘三家并称,其事见《汉书·儒林传》。晋永嘉乱后,施、梁丘两家俱亡,孟氏仍存。《

  • 骈语雕龙

    四卷。明游日章(生卒年不详)撰。游日章字学纲,莆田(今河南中牟)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知府。本书以骈偶之词,分类编隶古事。其体例与《初学记》、《事类赋》相同。共分十七门,又分一百五十八个子目。书中唯有

  • 崇祯尽忠录

    三十二卷。明高承埏(详见《自靖录考略》)撰,其子佑订补。该书记明末清初殉忠之臣,自崇祯以来至顺治三年(1646)止。为不至混淆传讹,承埏亲历四方搜求遗轶。书成时,承埏已八十余岁,雕板未半而卒。原书字迹

  • 宣验记

    十三卷。南朝宋刘义庆(详见《世说新语》)撰。是南朝中专为宣明因果应验的佛家观念的志怪小说。其内容一类是鼓吹信佛的好处,如敬奉佛法可以脱难灭灾,保命免死,富贵长生等。一类是宣扬经舍、佛像、佛经、佛地有灵

  • 春秋经传日月考

    一卷。清邹伯奇(1819-1869)撰。伯奇字一鹗,又字特夫,南海(今广东南海)人,诸生。同治中两诏征赴同文馆,以疾辞。精于天文历算,著有《补小尔雅释度量衡》、《粟布演草》、《学计一得》、《格术补》、

  • 三经见圣编

    一百八十卷。明谭贞默撰。贞默字梁生,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崇祯六年(1628)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此书前自序,称六经无非孔经,而《论语》为善;子思之书,今名《大学》、《中庸》,实为《中庸

  • 天发神谶碑释文

    一卷。清周在浚撰。周在浚(约1637-1707),字雪客,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尝流寓江宁(今江苏南京)。《天发神谶碑》原在江宁城南岩山,后移至天禧寺门外。至宋代,胡宗愈将其移至“转运司”后圃。元代杨

  • 广月令

    三卷。后集,二卷。王勋、王璞撰。王勋,字日放,黟县(今属安徽省)人。王璞,字伯怀,勋子。父子二人,均明末人。其书先是王勋编纂,后集则由王璞增补。该书采缀传记,欲为月令,通考诸家,广所未备。编录之中,却

  • 叙天斋讲义

    四卷。清代窦文炳撰。窦文炳字质民,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全书是一部儒学讲义类小册子,卷一是“统一图说”,卷二为“学约”,卷三为“《中庸》撮总”,卷四为“礼乐绪言”。书中论述较为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