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湖南通志

湖南通志

①一百七十四卷,首一卷,清陈宏谋、杨廷璋修,范咸、欧阳正焕纂。陈宏谋(1696-1771),原名为陈弘谋,字汝咨,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初授吏部郎中,乾隆间历任浙江、云南、江苏、陕西、江西、安徽、河南、福建、甘肃、湖南、广东、广西各省御史、布政使、按察使、巡抚、总督,以及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三十六年因病致仕,刻苦自励,治程朱之学,著有《培远堂全集》等。杨廷璋,时任湖南布政史。范咸,字浣浦,归安人,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欧阳正焕,字竹淦,衡山人,曾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乾隆二十一年(1756)陈宏谋任湖南巡抚后,布政使杨廷璋倡议创修湖南通志,并请之于陈。陈欣然同意。遂聘范咸、欧阳正焕主纂。未几,陈转任陕西巡抚。陈以志未成,携稿之秦,审订集成,惓惓之心,实为可贵。乾隆二十二年(1757)《湖南通志》终于成书,并刊行。《湖南通志》乾隆二十二年刻本,全书共一百七十四卷首一卷,分为三十七门,依次为星野、沿革、舆图、疆域、山川、城池、关隘、津梁、堤堰、公署、户口、田赋、蠲恤、积贮、矿厂、学校、典礼、秩祀、风俗、物产、兵防、驿传、理苗、藩封、职官、选举、名宦、人物、列女、流寓、古迹、陵墓、寺观、仙释、祥异、艺文、拾遗。此志体例有所创新。旧例天章汇叙卷首,以尊圣制,然其并非不易之体。今则就各门内所奉谕旨,以次分载,庶免挂漏。此志记事详,凡关“吏治民生之大计,以至土俗人情之细微”,皆“搜辑不遗余力”。而一些显示湖南特点之事,则更详加叙述。如湘西生熟苗人杂处,历代叛、服靡常,因特立理苗一门,将自来不靖之由及怀柔之首,广稽备述。堤堰乃湖南特重,则别立一门,详述水利工程沿革变化。此志除卷首有总序外,各门均有小序,述本门之要旨,其征引有据,要言不烦,行文亦优雅,实为佳品。后人称此志记述详实,体例得当,其某些部分,如《山川》、《职官》、《选举》等,甚至优于全志。② 二百一十九卷,首三卷,末六卷,清巴哈布、翁元圻修,王煦、罗廷彦、袁名曜、张家榘等纂。翁元圻字凤西,浙江余姚人,进士,时有文名,曾任湖南布政使。王煦,上虞人,曾任甘肃爱渭县知县。罗廷彦,衡山人,曾任翰林院庶吉士。袁名曜,湖南宁乡人,曾任翰林院侍读。张家榘,湘潭(今湖南湘潭县)人,举人。翁元圻任湖南布政使时,以乾隆前志创修已逾六十年,亟应续辑,备湖南一方掌故,爰请于总督马慧裕、巡抚巴哈布。获准后,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冬设局,聘王煦、罗廷彦、袁名曜、张家榘等人主持纂辑事。历四年而书成。《湖南通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二百一十九卷,首三卷,末六卷。分为四十四门,依次为星野、舆图、建制沿革表、建制沿革考、疆域、山川、城池、关隘、津梁、堤堰、公署、户口、田赋、蠲恤、积贮、矿产、钱法、盐法、学校、典礼、祀典、兵防、驿传、兵事、苗防、藩封、职官、选举、名宦、人物、列女、流寓、仙释、方技、风俗、物产、祥异、古迹、陵墓、祠庙、寺观、艺文、金石、丛谈。此志卷首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诏谕,但御制诗文仍编入各门,并非完全拘泥于旧惯例。《星野志》中用西法详细列出全省郡县经纬度数。《舆地志》中以画方计里之法绘出总图及各分图,亦颇精确。《建制沿革表》和《建制沿革考》于古今因革纤悉靡遗,有令阅者不倦。《山川志》遵一统志例,引据山经水志,分县条例,并附辑名贤之诗文记叙足资考证者。《苗防志》首为总记,志其峒砦,次按代编年,详书边事。《风俗志》于楚风之外更博采汉宋诸家所记苗语旧俗。似此皆显示辑纂者别具卓识。又如《艺文志》之遵四库书目,分列经、史、子、集四部。《金石志》搜稽宏富,而其记载,断制仍见谨严,较为符合通志体裁。综观全志,分门别类繁而不杂,附列兼收,约而悉当,是为名著。③ 二百八十八卷首八卷末十九卷。清李翰章、卞宝第、庞际云修,曾国荃、郭嵩焘、李元度纂。李翰章(?-1899),字筱泉,又字筱荃。安徽合肥人。曾任湖南永宁、益阳、善化知县。咸丰初年为曾国藩主持湘军粮台,历任江西吉南赣宁道、广东督粮道、按察使、布政使。同治四年(1865)迁湖南巡抚,率兵进攻太平军李世贤部,镇压贵州苗民起义。同治六年后历授江苏巡抚,署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光绪八年(1882)丁忧去官。十四年起授漕运总督,次年改两广总督。二十一年反对巡抚马丕瑶革除闱姓赌博捐,为舆论所不满,借疾去官。卞实弟(?1892),字颂臣,江苏仪征人。咸丰举人。历官浙江道监察御史,顺天府尹。同治五年(1866)出任河南布政使。次年擢福建巡抚。光绪八年(1882)授湖南巡抚,曾捕杀哥老会首领云璈等人。次年署湖广总督。十一年还任湖南巡抚。奏准裁汰绿营兵额以节饷需。十四年擢闽浙总督兼管福建船政。十八年因病解职。庞际云(?-1884),字省三。直隶宁津(今属山东)人。咸丰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入曾国藩幕台参与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占南京,升江宁盐巡道。八年署两淮盐运使加按察使衔。光绪十年(1884)署湖南巡抚,旋调云南布政使。有《十五芝山房文集》。曾国荃,详见光绪《山西通志》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年更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官至广东巡抚。曾任驻外公使。后以讲学和著书终其一生。其纂辑方志有《湘阴县图志》和《湖南通志》。其认为纂辑志书“非徒以资考证,实亦经世之学”,被后人誉为有识之见。李元度(1821-1887),字次青,又字笏庭,与天岳山樵,又与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举人。官至贵州布政使。其博学能文,所著《国朝先正事略》、《国朝彤史略》、《名贤遗事录》均为佳作。其纂辑的志书有《南岳志》、《平江县志》和《湖南通志》。此志于同治七年(1868)开局纂辑,十三年(1874)成稿,光绪五年(1879)开雕,十一年(1885)刊行。《湖南通志》光绪十一年刻本。全书二百八十八卷首八卷末十九卷,分为十五门。一地理(舆图、沿革、分野、晷度、疆域、水道、山川、关隘、古迹、陵墓、风俗),二建置(城池、公署、津梁、堤堰),三赋役(户口、田赋、蠲恤),四食货(积贮、盐法、钱法、矿厂、权税、物产),五学校(学官、学额、书院),六典礼(仪节、祀典、祠庙),七武备(兵制、驿传、苗防、兵事),八封建(始封、嗣封、名谥),九名宦,十职官,十一选举(制科、进士、举人、五贡、世爵、世职、荐举、军功),十二人物(耆寿、义勇、技术、列女),十三方外(寺观、仙释),十四祥异,十五艺文(经部、史部、子部、集部、金石)。别以杂志附卷末,其又分为纪闻、述异、摭谈和辨讹。此志所引诸书,皆具列原文。标列出典,颇为精详。书中间有按语,以参考同异,亦均典赅可取。《武备志》叙水师、乡团事甚详,皆因湘军崛起兵制为之一变,其事其人尤多可记者。《人物》、《艺文》搜采宏富,文多而不伤于繁。郭嵩焘、李元度名家手笔确实不凡。该志尚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 师竹斋吟草甲集

    三卷。清赵晋臣(?-1928)撰。赵晋臣,字乃唐,奉天怀德(今吉林公主岭市)人。光绪戊子(1888)年举人,官至礼部郎中。辛亥革命后,弃官归里,隐居田园,虽屡有征聘,皆坚辞不就。赵晋臣家学渊源,其父赵

  • 滁阳志

    十四卷。明戴瑞卿等纂。戴瑞卿,字孝隆,赤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来任滁州知州。滁邑旧为永阳,而州志的纂辑,则始于宋淳熙中法曹恭维所著《永阳郡志》,其书世无刻本。及至明永乐四年(1406),州守东

  • 莆阳科第录

    二卷。明吴爵编。爵,湖南宁乡人。生卒不详。嘉靖中官福建兴化府训导。该书是其任是官时所作,主要录兴化一郡科第诸人的事迹,自洪武三年(1370)至嘉靖二十八年(1549),书中详载诸人爵里情况,对研究明代

  • 正觉楼丛书

    二十九种,七十五卷。清李瀚章编。李瀚章字筱荃,安徽合肥人,为李鸿章之兄。太平天国起义时,跟从曾国藩,后官至两广总督,卒谥勤恪。是书所收略分四部,经部收清庄有可《周官指掌》五卷等。史部收清钱大昭《三国志

  • 腥轩四六

    二卷。宋王迈(1184-1248)撰。王迈字实之,兴化军仙游(今福建莆田)人。其生平详见《臞轩集》条。此集为王迈四六文集。共二卷。所收骈体共105首。可能是从其原集中摘出别行。其所作大抵雅典,但多为应

  • 安图县志

    十卷。民国刘建封修,吴亚元纂。刘建封,宣统元年(1909)任安图县知县。安图县,位于吉林延边朝鲜自治州西南部,松花江上游。刘建封莅任后,亲自查看了安图县山川、道路、土物、风俗及社会情况。适奉宪令,编修

  • 穆斋经诂

    四卷。清有任氏门人施世锡跋。据自序,此书原题“经传正义”。书中论周正,历驳改时不改月,改月不改时及改正朔不改时月诸说。虽然列国间有用夏正者,而春秋所书皆周正。论文祖,认为文祖是尧的始祖,即颛项,颛顼实

  • 端虚堂诗稿

    二卷。清梁菼撰。生卒年未详。梁菼,字公约,江苏江都人。诸生,久客金陵,工咏善画,诗才尤为清绝。此稿中有《和陈吏部三立韵》:“爱住青溪曲,当年此买邻。烽烟莽江国,花月度萧辰。旧雨飘如梦,春风岂厌贫。钟山

  • 金匮心典

    三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又称《金匮要略心典》,为尤氏结合多年临床体会编撰而成。专门注释《金匮要略》。因纂注力求得其典要,故名“心典”。卷上载“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等七篇;卷中载“奔豚气病

  • 吴兴绝唱集

    四卷。《续集》二卷。明邱吉(生卒年不详)编。邱吉,字大祐,湖州(今属浙江)人。本书收录其乡元、明两代之诗,亦间及流寓;其人非吴兴而诗为吴兴,作者亦附于后。所录多涉俗艳,不尽诸家之长,且以绝唱为名,而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