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

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鸠摩罗什(343-413),汉语意译为“童寿”,略称罗什或什,龟兹人。原本为印度婆罗门族,生于龟兹,随母七岁出家,十二岁即在龟兹升座讲《转法轮经》。才智过人,明大乘佛学。五十八岁时(402)被姚兴迎请入长安(今西安),礼以“国师”。并于同年,应姚兴之请,住逍遥园西明阁,从事译经历十一年,至弘始十五年(413)卒。所译出经论三百余卷,第一次系统介绍了大乘性空缘起学,运用达意法,“自信诸译所传非谬,可供后世流通”。并带出一大批教界高僧,罗什门人号称三千,后世有“四杰”、“八俊”、“十哲”之称。罗什于中国文化贡献颇大,与真谛、玄奘、不空(另一说为与真谛、玄奘、义净)并称为中国“四大译经家”。鸠摩罗什所译《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主要内容分别是:1.《佛说阿弥陀经》、简称《阿尼陀经》,是叙说阿尼陀佛净土功德庄严而劝念佛往生的经典,是佛无问自说的经、净、土三经之一。主要略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令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不染不乱,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共有三种汉文译本,即鸠摩罗什译本;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本,今佚;唐玄奘译本。满文译本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书成于清乾隆中叶以后。2.《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简称“往生咒”,原附于阿弥陀经不思神力传,计五十九字,一十五句。主要内容是叙龙树菩萨梦中感此咒,耶舍三藏诵此咒,天平寺秀法师口授此咒,言人能诵此咒,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保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隐。临命终了时,可任运往生,免苦、轮回受灾难。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旧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罗什译本。亦称《心经》。所旨义理在于发挥菩萨三三昧相应行中以空相应为第一,行空相应的菩萨即不坠二乘,而可严净佛土,成就有情,疾得无上正等正觉。依此义,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为空相应行,进而说由空无所得为方便,遣五蕴执,契证实相。全经结构是,一先明能观智,即深般若;二辨所观境,先以得涅槃果,次得菩提果。阐明诸佛皆依深般若观慧相应无所得实相,而得一切智智之义。明般若一出,可除世间一切苦。经未尊重赞叹般若波罗蜜多,以为大神咒,大明咒等。此经译本很多,既有汉、满、蒙藏文译本,亦有英、日文本。现《佛说阿尼陀经》常见版本是大藏本。《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常见于《龙藏》贞字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常见于《龙藏》翔字函。

猜你喜欢

  • 滕王阁续集

    十九卷。明李嗣京(约1642前后在世)编。李嗣京,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南昌府推官。巡抚谢学龙嘱其取明中叶以后滕王阁中赋咏,编成此集。盖以续正德中董遵所辑。《四库全书》列

  • 认字测

    三卷。明周宇(详见《字考启蒙》条)撰。此书共三卷,共标有八十一字,每字各为疏解一篇,其本意欲借以讲学,但穿凿点画,实则王安石之绪余而已。既非小学,又非语录,《四库》之中无类可入将之附于杂家类。传本少见

  • 省愆稿

    五卷。明刘魁(?-1549)撰。刘魁字焕吾,泰和(今江西)人。正德二年(1507)举人。官至工部员外郎。嘉靖初,疏谏雷坛工作太急,忤旨廷杖,与杨爵、同怡同长系镇抚司狱。久之释归而卒。隆庆初赠太常寺少卿

  • 远游略

    不分卷。清黄表(生卒年不详)撰。表字君开,吴县(今苏州市)人。表奔走南北,闽粤燕都无所不至,或为人幕僚,或营商业。该书记其一生之经历,兼及时事,康熙间社会情况,及当时各地告谕书疏,如吴三桂征缅之捷报、

  • 史记疑问

    一卷。清邵泰衢撰。邵泰衢,字鹤亭。钱塘(今杭州市)人。雍正初年任钦天监左监制。他精研礼学,兼算术。著有《史记疑问》。《檀弓疑问》。《史记》成书后,班固议其宗旨,刘知几议其体例,而邵泰衢引异议一一论断。

  • 礼纬

    不分卷。清黄奭辑。据隋、唐史籍载有《礼纬》三卷已亡逸。黄奭从群书引文中辑出仅二十五条。其书主要内容是帝王兴起与天象的感应、天子的仪容服色以及正朔等事。汉代通行的《仪礼》本是士礼,天子之礼只是士礼上推而

  • 史诠

    五卷。明程一枝撰。程一枝,字巢父,休宁人。是编专释《史记》字句,校考诸本,颇有发明。但其中参杂时人评语,似有些俗陋。其体例亦有过于胶固,皆不可据为定论。

  • 篆书忠经

    二卷。清刘源书。刘源字伴阮,工画。此经共十八章,每章一种书体。第一章古文,第二章小鼎,第三章钟鼎,第四章方鼎,第五章悬针,第六章摹印,第七章坟书,第八章笏文,第九章柳叶,第十章玉筋,第十一章偃波,第十

  • 元经

    十卷。隋王通撰,唐薛收续并作传,宋阮逸注。王通(584-617或618),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文帝时,任蜀郡司户书佐。曾入长安,献《太平策》十二章,为公卿所阻,不得用。大业末,弃官归,

  • 萼辉堂苏帖

    四卷。清吴一蜚(生卒年不详)辑。吴一蜚,字汉章,福建长泰人。好学能文,善满汉书,颇为时人推重,康熙二十一年中进士。该帖成于康熙甲申(1704),共四卷却未分次序,收苏书十余种,其中绝大多数属伪迹,如《